孟森(1869―1937),字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因受洋务变法思潮的影响,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专攻法律。1903年毕回国,1904年入广西边防大臣郑孝胥幕,利用幕府中收藏公私文献资料,撰成《广西边事旁记》。1913年1月当选为民国临时政府众议院议员。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停止众、参两院议员职务。从此,孟森的政治生涯告一结束。入民国后,孟森为了配合从事议会活动,曾撰写一些政治论著,与此同时,还相继发表了不少篇有关清史专题的文章:《满洲名义考》、《清国号原称后金考》、《清始祖布库里英雄考》、《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八旗制度考实》、《科场案》、《金圣叹考》等。上述各文考俱见功力,论断令人折服,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很多人的重视。自此,孟森的论著被认为是有关清史问题的权威之作。从1929年起,孟森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为副教授,开清史一课。1930年出版《清朝前纪》。1931年北上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洲开国史,并印发《明元清系通纪》讲义,迄至1937年夏,先后又印《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心史丛刊》、《明清史论著集刊》及《续刊》等。其主要成果如下:清之先世源流考定;满洲名称考辨;八旗制度之考实;雍正继统考证;清初史事人物之考辨。迄至目前,史学界充分肯定孟森是我国近代清史学派之开山祖,其清史研究成就,专著十数种,单篇论文近百篇,达到当时第一流水平,对今天的明清史研究也仍然有重大的影响。
本书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考证,运用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定了清之先世源流、揭示了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核心问题,对清代从开国到国运由盛转衰的过程和重要史实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再现了清一代的“武功文治,幅员人材”。
本书成于民国初年,在那个怀疑主义和破坏力盛行的时代,它以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客观定位了清史在史学中不容“贬抑”的地位,被认为是有关清史问题的权威之作。孟森先生修史的态度和方法也堪为当世史学家之楷模。
比较喜欢孟心史的书,关于清代的历史书,我只喜欢两种,除了这本就是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了。中华书局的书定价一向颇高,这本差可忍受,尤其是考虑到另一个版本也不过才便宜2元,而且据说印刷错误较多。
评分比较喜欢孟心史的书,关于清代的历史书,我只喜欢两种,除了这本就是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了。中华书局的书定价一向颇高,这本差可忍受,尤其是考虑到另一个版本也不过才便宜2元,而且据说印刷错误较多。
评分比较喜欢孟心史的书,关于清代的历史书,我只喜欢两种,除了这本就是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了。中华书局的书定价一向颇高,这本差可忍受,尤其是考虑到另一个版本也不过才便宜2元,而且据说印刷错误较多。
评分我读的不是这个版本,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这本书确实有点难读,我也是读了一半又放下,然后再断断续续地看完的,要将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并不厚的一册书中讲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电视里动辄二三十集演得热热闹闹的清朝皇帝剧吧,因为时代越近,资料越庞杂,可以得到的...
评分要看咸同以后的资料,这本书是没有的,不算从头讲到尾的清史 引用很多清实录和内档,还有李朝实录,史料琐碎得很,需要耐心才不至于乱花迷眼。 另外社会史、学术史和文化史部分比较少,重点是政治和军事史,其次经济
这个版怎么这么多错字?
评分兴 亡
评分孟先生治史的立场还是很公允的,对满清统治的评价客观准确。可惜局限于古代史学的传统,追寻某些史实的真假及对后果的反思。尤其忽略了思想史、意识形态方面的讨论,很可惜。
评分这个版怎么这么多错字?
评分条理清晰的清史入门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