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chael Burawoy
1976年以來即在加州柏克萊大學任教,但卻自稱周遊各地的學術工人;他在教學生涯之餘花上許多時間探索各式部門與工廠,捕捉俗世生活的點點滴滴……。
譯者
林宗弘: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科學部博士班
張烽益: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研究員、台灣勞工陣線前祕書長
鄭力軒: 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杜克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沈倖如: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王鼎傑: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地理系博士班
周文仁:法國里昂大學歷史系博士班
魏希聖: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本書與作者邁可•布若威的生平已經成為社會學歷史上的一則當代傳奇。 1947年當布若威在芝加哥城南方的機械廠開始工作時,赫然發現這間工廠是另一位社會學家唐納德羅伊在1944年的工作場所,此一跨越三十年的機緣,使本書能夠比較美國工作現場從「專制」到「霸權」體制的歷史性轉變,成為勞工研究的經典作品。邁可•布若威從此展開長達二十年的工廠研究:在匈牙利與前蘇聯的工廠作過工,並在2004年成為美國社會學會的會長;其「生產政治」理論廣泛的影響了當代台灣與中國的勞工研究,而源起於人類學參與式觀察的「擴展個案方法」,也成為重要的社會學方法論之一。2004年中,布若威位製造甘願的中文版作序;與本書相隔三十年後,再度回到當年的芝加哥工廠,這位當代馬克思主義大師回首前慶,絕對值得對勞工議題與社會科學研究有興趣的讀者回味再三。
能对劳动过程理论进行反思,提出工人的主体性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布洛维这项研究的重要价值。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国家的概念,也形象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工作。但是对于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劳动条件极度恶劣的工作场所,或是工作自主性非常之高的工作场所,或许不...
评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降,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马克思主义面临来自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双重危机。一方面,随着工人阶级地位、影响力和革命性的衰微和资本主义对危机的克服力的不断增强,阶级斗争、革命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不断被怀疑对新的历史现实所具有的解释力;另...
评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降,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马克思主义面临来自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双重危机。一方面,随着工人阶级地位、影响力和革命性的衰微和资本主义对危机的克服力的不断增强,阶级斗争、革命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不断被怀疑对新的历史现实所具有的解释力;另...
评分虽然作者不羁过··· 但书从面上来讲还是好读的 并且贴切我家那环境 呵呵 深了就无能了 貌似北大社会学最牛师姐没给我们讲多少这个
评分再读一遍,发现的问题多于启示。最大的感受是作者“过分夸大的乐观”。将车间生活类比为,也仅仅类比为“游戏”,传达出一种让我不安的“抽离感”和“高高在上感”,它带有专属于“旁观者”的冷漠和无关紧要。什么样的观察视角会使得作者将“有时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个小时,小...
讲真,我是给序言打五颗星的!单纯看布洛维的文字需要一定理论基础的,不然很难抓住他的论点。不像写札记,写论文总是会有这个毛病,把最初的问题和最终的结论搅和在一块,导致理论先行的错觉。如果看了林宗弘对布洛维的方法梳理,就知道整本书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意图的关系了。那几个概念实在好用啊。借了!
评分#一周前刚借读了商务版,之后就被推荐了这一本,尴尬的还是译本之高下
评分小布的勞動過程理論充分反思了馬克思主義簡單粗暴的泛階層化討論的弊端,回復個體主體性的微觀層面中,從具體的工廠政治中透視宏觀結構。覺得這套研究方法幾乎完美,雖然有些結論有時效性約束,現在已經不成立了,但方法還是好的。#日常工作里的意識形態
评分比大陆版翻译的好。译序也很有价值。
评分不是很顺畅,读起来有些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