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照,男,浙江余姚人,1934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现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出版有《唐宋文学论集》、《苏轼论稿》、《苏轼其和和文学》、《宋代文学通论》、《苏轼研究》、《苏轼选集》等著作。
智者,无疑是他当之无愧的冠冕: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交替更迭,如环无端,不知所终,促使他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生活的底蕴。无尽无休的苦难,没有使他厌倦人生,变得冷漠;权利与名望的诱人光彩,也没有使他自我迷失,忘乎所以。他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
我不赞成人为拔高,苏轼是一人,非神非鬼,他经历过苦难没错,但这苦难,若与更深重的苦难相比,也算不得什么。 所以,他不是在苦难中超越,他是在生活中超越。 他是天才,并不自视甚高,他是凡人,却又不谙世事。所谓“世事练达”,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才是一门高深之学...
评分第一次尝试去了解苏轼的一生,读到无数个令人流泪的片段 “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初出茅庐的苏轼,与弟弟相约,功成名遂后,一起纵情山水。 “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凤翔初雪后,他忧心饥民,祈祷神明。 “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疏通河道时,他体恤役...
评分2019年2月22日,学习“慕课·诗意人生五典型”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讲授视频随感。后弥学深感所乏,乃购书饱读后,4月17日就前句题之改之扩之,简改韵脚终成一诗,遂发: 读《苏轼传》有感 瞻前词文诗画平,顾后东坡口味兴。 遍走黄惠儋州路,南谪北迎一身清。 无系扁舟随意浮,...
评分苏轼的一生,几与祸患相始终,承受过几起几落的生活波折。他既经顺境,复历逆境。得意时是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赤绂银章的帝王之师;失意时是柏台肃森的狱中死囚,躬耕东坡的陋邦迁客,啖芋饮水的南蛮流人。荣辱、祸福、穷达、得失之间反差的巨大和鲜明,...
评分我看过很多版本的苏轼传:龙吟的游侠体小说《万古风流苏东坡》(未完,热切期待第五部问世),林语堂的英文原作和译作,康震评说苏东坡,以苏轼的足迹为线索串成的景点介绍,以他在某地做官为背景虚构的小说,以及众多内容大同小异质量参差不齐的东坡传。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由...
这本传最大的特色是用诗文词书信等具体作品为线索来串联苏轼一生,更体现他文学创作上的演变轨迹,人生各个阶段的政治、生活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这种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加上王水照先生的文笔又好,一些解读的语言可以说是对苏轼诗词的散文化,中间还不时夹杂着小幽默,非常可读。但又不失严谨,林语堂就把苏轼过于理想化,史实上有很多错误(据说王水照先生后来出的那本苏轼评传学术性还要更强一些)
评分语言风格和燕师真是妥妥的一模一样。。。囧 好书
评分确实有些过于中规中矩,但较之其他特别发掘了苏轼亲近农事的一面。修身以儒治心以佛养生以道,了知无常即是世间至理之后仍然保持对现世生命的热爱,这就是他的超越之道。苏轼之所以获得人民大众的广泛喜爱,还是在于他的可模仿和可借鉴。只可惜世间再无苏东坡。
评分早早就知道这本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却也费了一番功夫。
评分今天翻了下全集,好厚。上大学看的,林写英文,很多竟然译不回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