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尔伯特・A・西蒙的自传。西蒙是本世纪文理兼通的一位科学奇才。他从研究社科学起步。却在政治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科学哲学等领域颇有建树。从50年代开始,他把关于组织地为决策管理方面的理论应用于经济学,还开创了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信处理心理学等新学科,开辟了探索人类思维和智能的新天地。全书分四部分,西蒙用一个跨学科专家的眼光扫描了20世纪下半叶众多学科领域的发展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其间他还以时间和地域为经纬,穿插点缀着自己对生活、爱情、友谊及科研等往事的回忆。从内向聪慧的孩提时期的种种轶事,到成年后获诺贝尔奖时的庄严时刻,作者个人的历史伴随着他幽默智慧的语言,活跃机敏的思想渐次闪现了出来,与时代的背景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五色斑谰的人生画卷。读完本书,任何喜欢思考的人都不难发现,现代科技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后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人生在于体验, 不在于总结和提炼。 ——赫伯特·西蒙 这个世界上, 总有一些才华、精力和成就令人望尘莫及的天纵之才, 这本书的主角赫伯特·西蒙就是其中之一。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之一” 涉猎广博且精深。 1975年与弟子艾伦共同获得图灵奖(计算机科学), 1978...
评分无法及时反驳,不是盲从的理由 你无法依靠逻辑来改变人们的观点。你不能因为无法及时应对或者反驳某个观点,就盲目服从了这个观点。——无论是柏拉图主义、托马斯主义、行为主义、自由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即使这些理论所提倡的观点让你不能立即反驳或论证。——不能随便就信了人...
评分从传记的角度来说,不算是一本很好的传记,语言本身不够灵动,不是很能够吸引人。或许是由于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采用的是对生活的各种模式的分析的角度来写得。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得上这种生活。 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也觉得翻译的不是很好,尤其是因为我本人对于组织管理学...
评分01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年6月15日至2001年2月9日),中文名司马贺。多领域大师,美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心理学家,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科学、认知科学等多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西蒙是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决策,问题解决,组织理论和复杂系统等多个现代科...
评分西蒙自己的书非常真诚,记录下五十多年工作与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和所思所想,本应该是思维严谨妙笔生花,可翻译的很多句子都读不通,更不用说对大师精湛思维的表达,在蹩脚的翻译中我还能读出大师内心活动的幽默和严肃并行的两种态度,但能找个语言功底强些的人翻译吗?想到这还...
被第一句话吸引住了!!往日不可追,记忆总是被后来记忆覆盖,各种自我辩解,自我怜悯,自私,遗忘裂缝,重建往日需要过去生活没有的洞见。
评分自传的成分太多,学术的成分太多,思维的成分太少。
评分2010-08-13读毕,问题解决研究的导航书,问题解决研究是西蒙跨越几大领域的一个主线。其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批评,不应该将眼光盯在市场上,而应该着重组织,组织是人类理性的扩展的思想是很有启发的。
评分西蒙大牛就是“功不唐捐”的典型案例吧,自学20多种语言,政治学博士,诺贝尔经济学奖,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图林奖。看他的自传也许会有一种事后解释之嫌,但不难发现1.天生高智商2.他所说的“高度竞争感”和荣誉感3.芝加哥大学本科时文理不分科打下的多元思维的坚实基础4.与所处黄金时代最顶尖的人共事5.脚踏实地的实证精神、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的扎实功底6.他的自传本身就是一部对他的“启发式探索”理论的最好说明
评分自传中我以约翰·密尔和理查德·费曼为5分标准。这本书的收获很零碎,西蒙对知识的信任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我能理解他那种在生活中随时清醒地使用知识的感觉。此外他对好的管理者标准:能设置挑战,不邀功。和对教师的警告:一定不能对学生表现出任何敌意。很认同。最后,苹果真是隐喻直译派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