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裏羅(1936-— )
美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傢之一,諾貝爾文學奬熱門候選人,哈羅德•布魯姆所推崇的“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四位作傢之一”。
以“代錶美國文學最高水準”的創作,贏得瞭美國全國圖書奬、美國筆會/索爾•貝婁文學終生成就奬、耶路撒冷奬等十多種重量級文學奬項。 他也是第一位獲得耶路撒冷奬的美國作傢。
創作經典:《名字》(1982)、《白噪音》(1985)、《天秤星座》(1988)、《地下世界》(1997)、《大都會》(2003)。
近年新作:《歐米伽點》(2010)、《天使埃斯梅拉達:九個故事》(2011)。
- a sense of uncanniness, postmodern-style, 2/9 inch from real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a reality with staggering richness of texture; i not only can picture it in my mind but it seems i can touch it, like it's tangible. - 摸得到的… - 怕死。爱看孩子睡...
評分三个关键词 “白噪音”:美国学者科纳尔·邦卡将现代科技产物的商品所发出的噪音,称为“消费文化的白噪音”,是“后期资本主义自身酿制的苦果”,这一类白噪音,在小说中表现为媒体的噪音——即电视和无线电广播的各种节目、喋喋不休的三种商品为一组的广告,超市和商场里交易...
評分之所以想要读读德里罗是因为看了《大都会 COSMOPOLIS》的电影。据说里面的对白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小说里摘出来,其短平快风格、奇怪的用词、绝妙的荒谬可笑之感听起来相当对我胃口。1985年出版的《白噪音》是他的代表作,读了两页就感觉来了,果然乐不可支。小说主题大概是中...
評分 評分德里罗太擅长讲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了。杰克,一位希特勒研究学者,在美国这样一个发达现代国家过一种程式化的体面中产生活,妻子、孩子、轿车、大房子、稳定工作,他却不断地想起死亡,在餐桌上在电视前在被褥中,反复咀嚼这种未知感和无力感。何时死?怎么死?谁先死?支撑现...
算瞭,情節完全像白噪音一樣沒有過腦子。
评分死亡是過去、現在、將來人類都必須麵對的恐懼。這不是風險社會中的風險防範意識,而是一種對死亡實在的恐懼。德裏羅的“美國死亡之書”。 2013.1.11讀畢。
评分每時每刻,我們都在努力隱藏對死亡的恐懼。
评分小說探討的問題是我所鍾意的,但是展示的方式不是。後現代文學總不如19世紀的小說那麼讓我適應。。。可以說傑剋是主人公,也可以說不是,在反英雄敘事後,這本裏麵齣現的“我”其實更像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太庸常的主人公,他對死亡的恐懼如同是每個人的恐懼,他對恐懼的壓抑又如同是每個人的壓抑,於是“他”這麼一個獨立的個體反而在行事過程中越來越無味。盡管在第三部分的最後,他拿起槍要去殺人,但是這依舊乏味得很。。。
评分說實話,沒看明白!瑣碎的生活裏充斥著各種瑣碎的聲音:超市、傢庭、藥丸、汙染,白噪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