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本书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二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参与组织沉钟社。1930年去德国攻读文学和哲学。五年后回国,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抗日战争中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系主任。196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本书具时代特征和风格,值得一阅。
今日读罢《十四行集》。冯至之诗。二十年代在北大德文系。三十年代去德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封面是标准化生产的群星,背景淡绿而白。书前附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目录。 亦有此等事耶?我之所以读《十四行集》,乃是因为我梦见“冯至时间”。我如此写道:“所有的...
评分对冯至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模糊记得大学现代文学史课本上,提到他是“浅草”“沉钟”的成员。后来读到里尔克的一些诗,也有冯至翻译的,可是从来不知道他还写小说。 前不久“闲闲书话”上有人推荐《伍子胥》,“中国的奥德赛”云云,一时好奇,便找来读了(基本是在马桶上读完...
评分当初从高中的图书馆里弄来这本书的时候好像一天就看完了.比我之前看到的朦胧新诗规范,比印象里其他的民国新诗不是太白就是欧化的痕迹太重(比如穆旦最早的几本,老是OOO的,看着较不舒服。)这本十四行集则从很多地方继承了古代诗词的精华一面,凝练优雅,就是语言略微含蓄了一点...
评分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1)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2)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
评分继胡适和郭沫若奠定早期新诗的基本根基,新月派诗人添砖加瓦后,冯至无声无息的出现了。 我们看多了徐志摩戴望舒,甚至是顾城海子的诗,冯至真的是太学术了,可是这不能改变他的地位,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接触他的人少,我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的品味问题。我们喜...
哪吒永远不死,少年还是少年。
评分里尔克十四行的味道
评分文心书店一九七一年三月港一版,据一九四九年二月文化生活版影印
评分实在是对中国新诗不感冒。。
评分“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27首十四行诗出神入化,其他不大值得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