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兰波作品的全集,收录了他从17岁到19岁的作品,有诗作以及日记、书信。因而这是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兰波的文本。读者在评赏诗人那犹如缤纷幻影的诗作的同时,还将看到放弃文学之后的另一个兰波:孤独、贫困、奔波于丛林大漠之中,索然无味地生活,忍受热带瘴疠所致疾病的折磨,直至死去。诗人兰波和普通人兰波,文字的通灵人和生活的失败者,都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阿尔蒂尔・兰波:法国天才诗人。1854年10月20日生于夏尔维勒,1891年11月10日卒于马赛,只活了37个春秋。从童年时候起,阿尔蒂尔・兰波就以其闪光的智慧和学习上的天赋使他的教师感到震惊。14岁时,兰波用拉丁文写了一首60行的诗寄给拿破仑第三的儿子。1871年9月,和魏尔伦一见如故。重要作品《地狱一季》《彩图》等。
诗读的不是很认真,因为是在一边听音乐的情况下看的,所以很多诗就囫囵吞枣地过去了(),不过还是有《感觉》、《山谷睡人》两首诗深得我意。直到读到日记体小说的时候,终于还是摘下了耳机。这篇小说让我想到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都是自传式的关于一个年轻...
评分 评分灯光枯萎,午夜黑色的风在空中盘旋。阅读一首潜在的诗歌,四周的寒意和一种酸楚正在缓缓的渗入骨髓。远方的天空,那里有诗歌存在的幽明之所和那些被无形的枷锁禁锢的灵魂。 物质是诗人的第一重枷锁。物质和精神是永远同处在一个对立而统一的矛盾体中的。“我所有的轻蔑都...
评分故事的主人公是赫拉的祭司库狄普(Kydippe)。 有一次她要去神庙参加众神举行的庆典,平时她都是乘牛车前往,不巧这天拉车的公牛放牧未归,她的两个儿子克琉比斯(Kleobis)和比同(Biton)就将自己套上了牛嚼,代替公牛拉车,把她送到了神庙。她们的母亲备受感动,恳求众神赐...
评分相信拿到这本书的人,只要不是直男(直男也说不定)都会被封面的兰波所吸引:有的人只是单纯有副好皮囊,而兰波除了那副好皮囊,更叫人沦陷的是他那双幽蓝而深沉的眼睛,孤绝地将苍白的偶像拒之门外,他是要书写地狱、书写反福音的人。波德莱尔带领着法国的诗人掀翻了香榭丽舍...
年轻的时候看完心之全蚀特别激动买回来的 看到现在还是云里雾里……
评分简介怪怪的,怎么能说他放弃了文学呢,他不过是把自己当成笔了
评分盗火者,通灵人。在幻觉中发光,在幻觉中晕眩。它还在飞翔,落在时代流浪者的肩头,并在他们孤寂而寒冷的夜空中闪烁。——永恒。那是失去的大海,与太阳的光华。
评分看到放弃文学之后的另一个兰波:孤独、贫困、奔波于丛林大漠之中,索然无味地生活,忍受热带瘴疠所致疾病的折磨,直至死去。诗人兰波和普通人兰波,文字的通灵人和生活的失败者……
评分哦,我的饥饿, 安娜,安娜, 骑驴逃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