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桃花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詩人、戲麯作傢。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又號雲亭山人。麯阜(今屬山東)人,為孔子64代孫。存世詩文作品有《石門山集》、 《湖海集》、 《長留集》、《享金簿》、《人瑞錄》等,近人匯為《孔尚任詩文集》。戲劇作品皆存,《桃花扇》有康熙刻本、蘭雪堂本、西園本、暖紅室本、梁啓超注本。近有人民文學齣版社王季思、蘇寰中閤注本。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清)孔尚任 著;王季思,蘇寰中 評注
出品人:
頁數:278
译者:
出版時間:2005-5-1
價格:1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20051823
叢書系列: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圖書標籤:
  • 戲劇 
  • 桃花扇 
  • 古典文學 
  • 孔尚任 
  • 中國古典文學 
  • 戲麯 
  • 中國文學 
  • 古典名著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彆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山東麯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仕前階段:三十七歲前,在傢過著養親、讀書的生活。他接觸瞭一些南明遺民,瞭解到許多南明王朝興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軼事。對寫一部反映南明興亡的曆史劇萌發濃厚興趣,開始瞭《桃花扇》的構思和試筆,但“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二、齣仕階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歸,特至麯阜祭孔,三十七歲的孔尚任在禦前講經,頗得康熙的賞識,破格授為國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歲,奉命赴江南治水,曆時四載。這個時期,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南明故地,又與一大批有民族氣節的明代遺民結為知交,接受他們的愛國思想,加深瞭對南明興亡曆史的認識。他積極收集素材,豐富創作《桃花扇》的構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奉調迴京,曆任國子監博士、戶部主事、廣東司外郎。經過畢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歲的孔尚任,終於寫成瞭《桃花扇》。一時洛陽紙貴,不僅在北京頻繁演齣,“歲無虛日”,而且流傳到偏遠的地方,連“萬山中,阻絕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鶴峰縣),也有演齣(《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職,“命薄忍遭文字憎,緘口金人受誹謗”(《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詩贊予〈桃花扇〉傳奇,依韻卻寄》),從這些詩句看,他這次罷官很可能是因創作《桃花扇》得禍。三、隱居階段:罷官後,孔尚任在京賦閑兩年多,接著迴鄉隱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這位享有盛譽的一代戲麯傢,就在麯阜石門傢中與世長辭瞭,年七十歲。他的作品.還有和顧采閤著的《小忽雷》傳奇及詩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長留集》等,均傳世。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那是一座男人们至今仍然通过 五元钱的零钞贴近深夜作响的楼板 尽管现代的抽水马桶一路冲下 有关李香君的任何胎记 在他们的眼里仿佛有更多的时间欣赏 几百年前一只美妙的绣花鞋 仇十洲的画里光也可以进入  有一次背着朋友我还去过哪儿 ...  

評分

前几天在老家没事做,将清人孔尚任(字聘之)所撰传奇《桃花扇》寻来翻看了一遍。初时,由于是第一次涉足古典戏剧,对那些生旦净末丑简直一头雾水,一两齣过后方觉好了。其中颇有文采的诗句与一波三折的情节倒也赏心悦目,引人入胜。可是一口气读下来,始终没有惹得我“哭一回...  

評分

前几天在老家没事做,将清人孔尚任(字聘之)所撰传奇《桃花扇》寻来翻看了一遍。初时,由于是第一次涉足古典戏剧,对那些生旦净末丑简直一头雾水,一两齣过后方觉好了。其中颇有文采的诗句与一波三折的情节倒也赏心悦目,引人入胜。可是一口气读下来,始终没有惹得我“哭一回...  

評分

往昔繁华富庶的朝代,官吏没有配备如今各种便携的计算和记录工具,以及蜘蛛网般密集的网络。于是我们无法去向当年的县府师爷们打听一些细节。比如,汴梁城的手工业者在庆历二年,绣了多少幅鸳鸯锦帕,打造了多少副金蝉宝钗,打磨了多少个玉佩。这些东西在一千年之前的宋朝都城...  

用戶評價

评分

“國仇猶可恕,私恨最難消。”以前看戲,再好,也不過是“桃花得氣”。翻書的時候細細補讀,特彆又偏心瞭柳敬亭與左良玉,纔能沿著眾角色,一次次遭遇“三百年事,是何人掀翻到此”,雖然依舊“萬死無裨”,卻也漸漸明白瞭課上討論的星叢理論與透視主義。大概是受瞭張弘老師改編《逢舟》的影響,非常喜歡第三十三齣《會獄》,有“精神上的團圓”,卻在生旦風月之外,侯方域那句“頗不寂寞”,遙遙迴照著第一齣的《聽稗》,讓人恍然明白他也有的可愛:“小子翩翩皆狂簡”,阮大铖當初罵得天然,也正見孔尚任綽有傢風的用典。而《會獄》,在另一個層麵,又將亡國設定為侯李二人“軀殼上的團圓”的必要條件,迫人於興亡之時決判離閤之案,因此隻須問國在哪裏、傢在哪裏、君在哪裏、父在哪裏,便要兩個癡蟲把花月情根從此割斷,“迴頭皆幻影,對麵是何人”。

评分

巧閤過多,真是傳奇;可惜爛尾,注釋不滿。

评分

你記得跨青溪半裏橋,舊紅闆沒一條。鞦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采樵,這黑灰是誰傢廚竈?

评分

秣陵煙雨,占江山之勝,離閤之情,可堪扼腕。江南事已不可為,屈委之纍,山林禪道可全否?

评分

想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