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以及江南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国史新论(新版)》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一、中国社会演变 再谈谈封建的概念,中华三千年是不是一个封建社会?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根据历史事实来回答,而不应该仅仅是根据什么人灌输的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一种唯物史观,这仅仅是分析历史的一种方法,不应该作为至上真理。 中国历史上,所谓“封建”,是一种...
评分钱穆之所以是大师,在我看来,就是他那表面儒雅温顺敦厚稳重,但实际更加刚烈独立的性格和更为全盘的思考让他别具一格。撇开他对49年之后中国的看法不谈,因为我对这段时期也实在不想说什么,比西晋还要没兴趣。钱穆先生的太极让我感到深为要害的一点就是,他提出,中国近一百...
评分这个标题就是钱穆先生在这本书中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这本书是钱先生的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很多先生对于国史的独特认识,在接受了这么多年的大陆式的历史教育后再读这本书我的收获是很多的。虽然这本书中的文章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由于作者...
评分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钱老的这本《国史新论》是16年年底时跟一位领导在闲逛书店时候购得。现在想起来那位领导的名字也是充满了书香之气,一般家庭也很难出如此大雅之明。领导为人也很亲和,休息时候就喜欢去名胜古迹,书院,书店这些地方游玩。他也不喜欢坐车,能走路的时候尽量...
评分书中有些观点与以往史学观点有些不同,比如封建王朝从什么时候开始,怎么定义,还有相权是如何的强大,甚至很长时间超越皇权等。读来确有对历史的另一番认识。 但我认为老先生还是过高看了,比如说古代政治制度,先生说中国已经是分权几千年了,西方分权还是从中国学的,是不是...
那帮打四、五星的家伙也不去好好看看钱穆早年的书籍再来打分,你能从钱穆的《秦汉史》里找出士人政府来啊?这书分明是钱穆打了民族主义鸡血后写的意淫玩意。
评分写作方式值得学习,而温情和敬意都是钱穆先生对于国家浓浓的爱意。读钱穆才能知道中国传统的可以理解性。钱穆写中国历史是中国正面,国内历史教科书写的中国是阴暗面。中西比较:中国重人,抒情;西方更重视事,叙事;视角的变换才是历史的真正的含义。本书整体架构和中心实在和国史大纲殊途同归。
评分宾四先生晚年演讲往往有失水准,与早年著述万难相提并论
评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传道长于授业,二者有本质不同,关键在于一“道”字。钱老说的“道”不是简简单单不着边际的,一定要好好听他讲。我觉得中国人文化全都可浓缩为该“道”字。“不要怕违逆了时代,不要怕少数,不要怕无凭借,不要计及权势与力量。”“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认识他们自己的传统。”你尚未了解透自己,有什么权利妄自菲薄呢?
评分钱穆和沟口雄三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有很多相似之处,真是英雄所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