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迁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特长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中国历史上的动人片段。这种“讲故事”型的历史学家,与专事考证的史家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情夫手下。其实,史景迁的汉学功夫不算深,史料运用不算广,文字技巧也不算突出,但我始终觉得,与其关心他怎么讲述一个故事,不如多留心他为何要讲述这么一个故事,是什么东西最初打动了他。拿《王氏之死》来说,也许是王氏那种在动乱年代里显得模糊混沌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值得玩味的。
史景迁,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从他取名蕴含景仰司马迁之意可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他的观察和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命名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为成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本文为《财经界 管理学家》杂志所撰。] 无论如何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最底层的被管理者永远处在卑微的位置,他们的欲望和想法是管理者也许永远无法真正把握的;而了解与把握它,对于一个基层的管理者来说,又是必需的。 假如你是一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或者你的专业是职业健康...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读完后最大的观感就是以后还是不要看非华裔人写的中国历史了.翻译是个很大的问题,那句"靓女爱我吗?"着实让我唏嘘了好一阵子. 楼上大家对这本书称赞有加,我也是因为这样才去看的,阅必觉得差强人意,隔靴搔痒的感觉太重了.也或许是各人专注的角度不一样,喜...
评分王氏、董小宛及官人袁小修 1、写这样的书他一定会感到创造的喜悦 两天看完了史景迁《王氏之死》。此书写作资源,是一本县志,一个退休官员的笔记和蒲松龄的小说。王氏在第五章出现,也在第五章死去。第六章"审判"只是一个尾声了。王氏之死的个案和郯城的苦难是观察十七世纪...
评分人说最好的文字形式,莫过于小说。一本王氏读来,正是众生相的代名。 农妇王氏,放之于清代、郯县、天灾地震、苛捐杂税、邪教迭起、家庭不睦等因素之下。其与一不可靠男子出奔,渴求从龌蹉压抑的生活里开出一道自由之路,却只是遭受到与之前同样的万恶嘴脸,清贫人间。...
对比台版,大陆版把插图给省了,那几幅地图性质的插图还是有点用的……
评分微观历史叙事的典范之作。大量引用《聊斋志异》的故事作为历史环境的材料,新颖而又准确,同时也具有文化史研究的意义。(关于读后见解,拟日后以日记总结)
评分史景迁应该分至少三成版税给蒲松龄后人。。。
评分700+了: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寡妇不改嫁可仅仅是儒家道德问题?大清律令却写着寡妇不改嫁可获丈夫的一切财产。清朝改嫁的也多,难道是自由解放?君且想想那些族人会否因觊觎财产而逼迫其改嫁。私奔又到底有几许浪漫?那姓任的情夫杀死私奔的女人,竟是合法,可怜的王氏被勒死比阿尔都塞的妻子还惨,邻居听不到任何声音。要不是剡县文书偶或记下这一事件,要不是史景迁有一课斯皮瓦克般女子的心,又何以从档案从现实从案例的方法论中挖掘出属下的反本质主义与策略性的本质主义。属下能说话吗?不能吗?那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也应当描述属下的生存状态,搭建其说话的平台!审美再现与政治再现在虚构中交织了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其实高度分裂的社会中实难形塑统一的身份认同。印度后殖民为夫殉死的Sati氏自杀和国朝妇女裹脚又是相似,声音呢
评分: K295.2/506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