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享有世界聲譽的小說傢,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産階級關係的紛繁復雜和矛盾重重,具有深刻的悲劇性。1846年發錶處女作《窮人》, 1859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流放迴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嚮心理悲劇。《罪與罰》(1866)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主要作品有《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群魔》(1872)、《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等。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是俄國偉大作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錶作,長篇小說創作於1861年。全書由四個部分和一個結尾組成。故事發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農奴製崩潰和資本主義興起的時期。資産階級冒險傢和騙子華爾戈夫斯基親王同被他侮辱和損害的人們之間的衝突組成瞭小說的主要內容。華爾戈夫斯基一手製造瞭兩個傢庭的悲劇,一是他侵吞瞭貧窮、沒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貴族傢庭的僅有的一座田莊,並且為瞭娶擁有百萬傢産的卡佳做兒媳而破壞瞭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兒娜達莎同自己的兒子阿遼沙的婚事。另一個是斯密司老人一傢,他的女兒被華爾戈夫斯基始亂終棄,騙走瞭財産,死於貧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最終死於貧睏。斯密司的外孫女不能寬恕她的父親――華爾戈夫斯基,她的倔強、帶有瘋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們對“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憎恨,顯示瞭小說的現實主義力量。小說的嚴重缺點是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來順受,流露齣毫無齣路的絕望情緒。
两天半的时间,我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是我读的第一部陀氏的作品。吸引我的是书名。 陀氏的故事都是那么的苦大仇深。可是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内心却非常的平静。黑暗,丑恶,荒谬,好人遭遇不幸,结局悲惨,坏人继续其骄奢腐败的生活,没有得...
評分上高中时读的这本书 单纯是因为她是名著 当时被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感到痛心和不平的同时 还很感叹作者的文笔 用词委婉精准 叙事语调平静深沉 犹如一部描述底层人民 尤其是柔弱的妇女儿童 悲惨命运的一部沙迦 对作者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后来知道原来作者是一位社会学家 就更加喜...
評分我读这本书的时候,遇到了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我在缓慢地阅读《被欺凌与被侮辱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这本书,而几乎同一进度上,我又在逐步领略弗格斯•休姆的侦探小说《双轮马车的秘密》。在知道了这两部小说的真相之后,我大吃一惊——这两个故事居然有近乎...
評分读着感觉比《罪与罚》要轻松,悬疑感始终在推着人往前走。老人斯米特背后的秘密,涅莉的身世,公爵的手段,马斯洛鲍耶夫的暗中调查,随着情节展开逐渐串成一线。 人物形象树立得太好,读故事的过程中一度沉浸进去。公爵是典型的心机深沉反面大boss的代表,财富和权利之外一切都...
評分上高中时读的这本书 单纯是因为她是名著 当时被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感到痛心和不平的同时 还很感叹作者的文笔 用词委婉精准 叙事语调平静深沉 犹如一部描述底层人民 尤其是柔弱的妇女儿童 悲惨命运的一部沙迦 对作者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后来知道原来作者是一位社会学家 就更加喜...
看到流淚的
评分陀思妥耶夫斯基書裏的社會結構和宗教背景和當今相差很遠,雖然我很喜歡他的書,還是不敢說完全體會那些長篇對話裏微妙的情節推進。還好另外一些超越社會時代的東西很好理解,比如這本書裏平行的兩條主鏇律之一就告訴我們,不要為一個自我中心的人神魂顛倒地拋棄一切,不管他聽起來多麼真誠善良。另外一條綫索同事也呼應題目裏的“侮辱和損害”,隱含的主題卻是人格尊嚴的力量。
评分大學買的。崇山峻嶺。
评分多年前讀的。
评分所以說瞭不起的蓋茨比開關那句話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