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精神官能性病征。”
—《国家周刊》
“弗洛姆的思想值得所有关切人类处境及其未来者的高度重视。”
—《华盛顿邮报》
弗洛姆语录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思想能成为……才能变为现实。
我们不能丧失现代民主所取得的任何基础成就,无论是最基本的代议制政府(即民选且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还是《权力法案》赋予每位公民的所有权利。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下述这些新的民主原则:任何人不得挨饿,社会必须对所有成员负责,任何人不得因害怕失业和饥饿而臣服于他人或失去尊严。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和责任,它就很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对两次大战之后社会政治现状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个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自由是一个最常被人提起的美好概念之一.法国大革命起”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飘扬在欧洲上空, 巴德里克•亨利在殖民地呐喊出”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自由如同那个女神,被万人崇仰,却又披着神秘的面纱让人无法捉摸. 自由也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是人类...
评分 评分《逃避自由》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埃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之作,一本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切入点剖析极权主义和批判现代社会的惊世力作,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并称为反极权主义三大经典著作。如果想要了解这位一生致力于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的...
评分《逃避自由》这个名字吸引了我,够酷。 分了三个晚上看完它,以我的习惯,短期内是不会再看第二次。所以我永远谈不上以研究的科学态度去读书,只是不求甚解的那个层次。所以请大家也用“无知者无畏”的态度对待我吧~~~:P 自由=孤独!?所有人的命题!永远的反...
评分《逃避自由》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埃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之作,一本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切入点剖析极权主义和批判现代社会的惊世力作,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并称为反极权主义三大经典著作。如果想要了解这位一生致力于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的...
这本书读的时间比较久 两天历时10小时多 因为书读的不多 比较费脑 弗洛姆反复强调的观点从中世纪宗教哲学上的缺乏安全感而导致臣服上帝 到文艺复兴后的个性解放 法西斯主义的臣服 纳粹主义的权威主义 施虐受虐性格导致渴望权利又渴望臣服 个人陷入失去原始纽带而逃避自由带来的孤立感提出的三种机制 1.放弃自我变成机器人2.实现自我 3.权威主义性格的逃避机制 社会文化和性格与经济和个人的性格辩证关系 还有谈到家庭 教育 原创性 批判性思维 历史 人与人之间的物化关系把自己当作商品一样 伪感觉伪思想 伪愿望 自我活跃的程度和自我强大成正比 认识你自己 否认弗洛伊德的自我封闭的思想体系 强调心理学应该是与人与世界 他人 自然的一种经验联系 笔记太多了 此书要看几遍才能彻底消化
评分读这本书时,并不轻松,想起了当年认真研读过的那些教材。只有跨出阅读的舒适区,才会有成长和进步~
评分关于人类心理行为的根源,弗洛伊德说,是性;阿德勒说,是自卑感;弗洛姆说,是孤独感。(在探索了解自己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丢丢)
评分关于人类心理行为的根源,弗洛伊德说,是性;阿德勒说,是自卑感;弗洛姆说,是孤独感。(在探索了解自己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丢丢)
评分第二次精读,受邀为“认识你自己”做一场讲座做的准备。时值二战,法西斯极权主义与西方民主社会水火不容,绥靖政策不过是将施-受倾向发扬光大,当此之际,弗洛姆融合了弗洛伊德的生死本能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在历史急剧变革的时候接受了社会学的兴起,马克思的历史社会经济哲学和韦伯的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对其影响也是无以复加。就社会心理学而言,这恰恰继承了《乌合之众》而预告了《娱乐至死》。不过千万别忘了弗洛姆的海德堡哲学博士学位与法兰克福身份,作为雅斯贝斯的学生,弗洛姆的存在主义若显若隐,那么就让我来点出他最后所受的影响吧,当然是与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并列的现代思想三巨头之尼采。尼采的权力意志让弗洛姆乃至弗洛伊德从生存本能中看到了更进一步的存在本能,生命不进则退吴增定的逆水行舟正是此意,爱和劳动的创造正在此拈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