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裘锡圭
出品人:
页数:287
译者:
出版时间:1988-08-0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0413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字学
  • 裘锡圭
  • 语言学
  • 古文字
  • 文字
  • 小学
  • 国学
  • 汉语
  • 文字学
  • 概要
  • 语言学
  • 汉字
  • 古文字
  • 文字演变
  • 书写系统
  • 拼音
  • 符号学
  • 文献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此書是做文字學的人必讀的書,繞不開的。明白曉暢,又有深度。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一 文字形成的过程
二 汉字的性质
三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一)关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四 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一)商代文字
(二)西周春秋文字
(三)六国文字
(四)秦系文:芋
(五)隶书的形成
五 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
(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
(二)汉代隶书的发展
(三)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
(四)汉代的草书
(五)新隶体和早期行书
(六)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和行书的演变
六 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一)六书说
(二)三书说
(三)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
七 表意字
(一)表意字分类举例
1 抽象字
2 象物字
3 指示字
4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5 会意字
6 变体字
(二)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
八 形声字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二)多声和多形
l 多声
2 多形
(三)省声和省形
1 省声
2 省形
(四)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五)形旁的表意作用
1 形旁跟字义的关系
2 形旁的代换
(六)声旁的表音作用
1 声旁跟字音的关系
2 声旁和形声字的读音有差异的原因
3 声旁的代换
4 声旁的破坏
(七)声旁跟字义的关系
1 有义的声旁
2 右文说
九 假借
(一)本字与假借
(二)被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现象
(三)一词借用多字和一字借表多词的现象
(四)跟假借有关的字音问题
(五)语文研究中跟假借有关的儿种错误倾向
1 词义研究方面的错误倾向
2 古籍解读方面的错误倾向
一○ 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
(一)异体字
(二)同形字
(三)同义换读
一一 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一)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l 文字的分化
2 分散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3 用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现象
(二)文字的合并
一二 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
(一)一形多音义
(二)一词多形
1 一词多形现象概况
2 一些有关的术语
A 通用字
B 古今字
C 所谓“异体词”
3 通用字读音问题
一三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重印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拜读完裘锡圭先生大作《文字学概要》 不是一般的艰涩难读,但同时收获也非同一般 读完之后,对汉字的性质、形成、发展、分类、异体同形、分化合并、音义关系、整理简化等,有了重新认识,建立起新的框架体系 书中很多文字虽然难以理解,语句读三四遍也绕不出去的颇多,但全书说...  

评分

印象中这本书我已经借了三次,三次整整两个月,前两次只能眼见她躺卧书架上到期,虽知其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之一,但没时间翻,这次我总算没有再蹈前辙,硬是抽空把她看完了。 虽然身为中国人,但我在上大学之前只是单纯得把汉字当“记号字”使用,根本没有体会其神韵,...  

评分

读罢此书,首先想说的就是:何以不作教材? 过去,咱们的语文课本虽然有简单地在附录中,提到过造字的几种方法与象形文字的源头性质。可是,知道的那些凤毛麟角无异于盲人摸象。在学习和记忆繁多的汉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肯定是有负担的,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  

评分

乙类文字大部分似乎仍然如甲类文字一样作为“代表个人或氏族的形象化的图形标记”,两者的分类在于形状上面,虽然也有不同遗址作为彼此的代表,也未必非要把两者从文字或者符号上面分个究竟。 郭沫若《古代文字的辩证的发展》里面引诸如安阳四盘磨兽骨刻文、周彝铭中效父簋等附...  

评分

读罢此书,首先想说的就是:何以不作教材? 过去,咱们的语文课本虽然有简单地在附录中,提到过造字的几种方法与象形文字的源头性质。可是,知道的那些凤毛麟角无异于盲人摸象。在学习和记忆繁多的汉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肯定是有负担的,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  

用户评价

评分

今天淘书的收获。

评分

总坐第一排,王老师语速风驰电掣,课上得紧张刺激,每周那次文字学之后,晚饭都能吃更多。

评分

重读。周期性补课。

评分

好多年后,终于读完了。。。经典不用说,但概念之间的边界划分还是有模糊之处,这大概既是文字本身说不清道不明的本性使然,也是因为文字学的方法还是纠缠于造字和流变当时的古人的用意,没有彻底地将文字当做独立的自在之物,彻底建基于文字表面呈现的特征,否则很多模棱两可的概念是可以取消的

评分

古文字研究的“圣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