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是人类最为辉煌的时期,人类的能力被各种科学大大地扩张了,他们不仅不断地征服自然,也在不断地征服自己。但是到了20世纪末期人们突然发现,在那些引以为自豪的项目背后,居然是人类巨大的灾难。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中阐述了许多失败的项目,从德国的科学林业到苏联的农业;从巴西的城市到坦桑尼亚的村庄,每一个项目都很辉煌,但是带给人们的却是巨大的灾难。项目可能是一个很含糊的词汇,斯科特在书中用了另外一个术语——社会工程——更直接地传达了这些项目的特征。
詹姆斯.C.斯科特(英语:James C. Scott)教授是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斯特林(Sterling)教授,农业研究项目主任,曾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Princeton)]研究员和柏林高级应用科学研究所的古根海姆研究员。他是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以及东南亚研究会(Council 0nSoutheast Asia Studies at YCIAS)成员。1997~1998年斯科特教授被选为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主席。1998~1999年,他在高级研究所从事行为科学研究。《国家的视角》出版于1998年,并在2000年获比较研究学会的马特·达根奖(Mattei Dogan Award)
国家的管理者出于控制的目的,总是希望把社会弄得像机器齿轮一样,冷冰冰的一环扣一环。在这种所谓统一有序、简单清晰的政治理念下,社会的多样性消失了,微观秩序生长的力量被抹杀惹尽。但这种“一刀切”的治理方式却往往事与愿违、弄巧成拙。从德国单一种植的科学林业...
评分读《国家的视角》后 耶鲁大学的政治学和人类学教授James C.Scott的《国家的视角》一书,曾在十多年前被同事、同仁屡屡提起,彼时我还是一个NGO(公益组织)的一名专职员工,然而直到如今我才把这本书读完。读完之后,也刚好应了那句话:知识与实践刚好相结合起来。作为曾经在NG...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是哈耶克理论的实证版,或者说,是案例版。 对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到底是否有可能获得全部的知识和规律?从波普尔的观点来看,是不可能的。理论的创设不过是信息的简化,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评价理论的好坏,对世界的解释...
评分“我在头脑里建造一座样板城市,可以按照她来演变出所有可能的城市来,”忽必烈说,“她包含一切符合常规的东西。鉴于现有的城市都或多或少偏离常规,我就只须预先料想到常规的种种例外,便能计算出它们最可能的组合形式来。” ...
评分据说对技术的批评从老子就开始了,前卫的老子成为了两千年后与海德格尔遥相呼应的素心人,而中间这段浩浩荡荡的时间光谱里,只要你想得出,尽可以把姓氏字母从A到Z的人塞进去。不信?18世纪以来,仅举以B开头的——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没什么用
评分还是很好的一本书啊,作者听说要在中国出立刻决定送版权T T好人啊。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国家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被超级现代主义如此轻易地侵入的。Was there an alternative...?
评分写得挺好看,但看完感觉也就值三星吧。作者在整本书里举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也还算细致,但得出的结论则显得有点贫乏和老生常谈,就是要注意和尊重地方性的基于日常生活的知识和实践,警惕带有极端现代主义倾向的整体性规划,以及科学意识形态对于日常性知识的规训和压制。另外,人名翻译的比较囧,比较离谱的是把托尔斯泰翻成了托洛斯基。
评分哈耶克观点的现实应用版
评分斯科特教授的书本本都是精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