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文学的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艺学描述的同时,始终把问题意识贯彻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文艺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领会,又引发学生的思考,突破了传统的、僵化的、教条的教材模式,适合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型的复合型人才。此书的出版必将对当前的文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发生重大影响,并引起相关的课程改革建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导言如檄文,为全书最有看头者。 说是反本质主义,要采取历史建构的眼光,正文依旧是“本质”地捏起了既成的“文学”这根藤蔓,到历史河流的各主题区中荡了一荡,算作意思意思。可是我想看的分明是这根藤怎么长成的……是顺向的而不是逆向的生长啊。 其实导言势已至此,不妨独著,何仗群力…… 也许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料丰富,就把它当一本资料汇编好了。
评分有学生问起文学理论读什么书,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第二版,个人觉得还不错。询问讲授文学理论的同事,结果他的评价是太乱。我实在想不透乱在何处,只是觉得以基本问题统系文学理论总要比童庆炳的那本好些,或许也可能更坏一点,但明明国外的文学理论都不是按照所谓的本质、创作、作品、欣赏/批评这样的分类,或者说我们似乎熟知的文学理论规律或分类在外国人眼中或许是从来都不存在的事情?或者说乱就是文学理论存在的本来面貌,规律、系统只是学习的便宜之计
评分参考。
评分是更早的版本,小开本的
评分导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