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一个英国记者四十年中国生活札记》是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布兰德近四十年中国生活观察的精粹,更是中西方有关李鸿章和晚清危机四十年历史的经典著作。从1900年作者在上海采访李鸿章萌发写作冲动,到1917年书稿完成,经历了17年的时间。作者以流畅而雄辩的文风分析了中国"19世纪的打造者"李鸿章在外交和军事变革中的得与失,并剖析了晚清官僚体系中的腐败问题。
约翰•奥特维•布兰德 (1863-1945),英国作家和记者,在中国三十多年时间,先后在海关、上海租界议会担任要职,后又转型为《泰晤士报》记者、中英铁路谈判代表。1900年曾在上海参访本书传主李鸿章。回国后专职写作对于中国的记忆和思考的著作,主要著作有《李鸿章传》《慈禧传》(与埃特蒙德•白克浩斯合著)和《北京宫廷年鉴及回忆录》。
诡计多端的老绅士 评《李鸿章传》 要知晓晚清史,不能不提李鸿章。1901年李中堂凄惨离世,从当时的慈禧之哀叹,可看出晚清帝国对于李鸿章的倚重;2个月后梁任公为其立传,对其成败功过一一细数,可谓是国内对于李中堂最为客观的定论,无人能出其右。安徽人民出版社的《李鸿章...
评分我对历史尤其是清朝历史没有更多的学习和研究,可是在我的认知里,对李鸿章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卖国贼”和“大汉奸”之上,似乎这样的符号始终都是非李鸿章莫属的。因为毕竟是他代表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同列强签署了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然后,白花花的银子、各...
评分李鸿章的一生非常复杂。面对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他作为晚清各项决策的关键性历史人物,前后秉持国事整整四十年,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力主兴办洋务,创设北洋水师,独主国家外交,无不以一身当其冲,勉力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而在他去世后十...
评分 评分眼界比梁任公开阔,也罢,东方毕竟才刚开眼。
评分去放大 还是去 忽略
评分眼界比梁任公开阔,也罢,东方毕竟才刚开眼。
评分一个人反映一种体制,一种官僚文化,一种东方品行
评分写于1917年,虽然洋人看中国i和看中国人总隔着一层雾,但这本书写于那个时代,还是有可观的,如李一直受太后的保护,李也忠于太后,李和大清是一体的;李在那时代有这么多业绩,是因为他和洋人接触和共事比较早,眼界也开阔了;但是李最后没有完成他希望像日本那样改造中国的伟业,因为他就是这文化中人,狭隘、不诚实、腐败等等文化和体制中先天的缺陷,是他无法克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