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
出品人:
页数:256
译者:杨欢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925481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记
  • 李鸿章
  • 历史
  • 晚清
  • wechat
  • ebook
  • @toread
  • 李鸿章
  • 晚清
  • 历史人物
  • 传记
  • 近代史
  • 政治
  • 外交
  • 洋务运动
  • 清朝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①国学大师梁启超经典著作,真实再现李鸿章波澜壮阔的一生

本书是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的著作,全书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对于李鸿章的才华、功过和地位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读来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

②欲了解晚清,不能不了解李鸿章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翻开本书,看李鸿章如何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守住底线,突破困境。

③突破中国传统传记的写作模式,开纪传体文学写作的一代新风

本书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全书突破了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是近代中国人物传记中的典范之作。

推荐阅读:《极简中国史》

《国学常识》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经典名作,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本书中,梁启超以“常带感情”之笔,从李鸿章的早年经历落笔,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

全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的才华、功过和地位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读来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既是了解李鸿章的经典读本,也是解读近代史的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被时人称为舆论界的骄子。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发人深思,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等。

杨欢,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在读,本科、研究生阶段中文专业,喜欢文字。有多年图书翻译经验,翻译图书有 《小窗幽记 》、《菜根谭》、《凡尔纳三部曲》等。

目录信息

原文
序例/3
第一章 绪论/5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9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14
李鸿章之家世
欧力东渐之势
中国内乱之发生
李鸿章与曾国藩之关系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18
李鸿章之崛起与淮军之成立
当时官军之弱及饷源之竭
江浙两省得失之关系
常胜军之起
李鸿章与李秀成之劲敌
淮军平吴之功
江苏军与金陵军浙江军之关系
金陵之克复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33
捻乱之猖獗
李鸿章以前平捻诸将之失机
曾李平捻方略
东捻之役
西捻之役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40
洋务之治绩
北洋海陆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49
中日战争事祸胎
李鸿章先事之失机
大东沟之战
平壤之战
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
致败之由
李鸿章之地位及责任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59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条约
议和日本
停战条约及遇刺
中日和约及其功罪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67
三国代索辽东
中俄密约
李鸿章历聘欧洲
任外交官时代
胶州之役
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役
李鸿章出总署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77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90
义和团之起
李鸿章之位置
联军和约
中俄满洲条约
李鸿章薨逝
身后恤典
第十二章 结论/100
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
李鸿章之轶事
李鸿章之人物
译文
序例/113
第一章 绪论/115
第二章 李鸿章的历史位置/120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清朝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
第三章 李鸿章发迹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127
李鸿章的家世
欧洲势力的东扩
中国的内乱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关系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132
李鸿章的崛起与淮军的建立
官军的衰败与粮饷的匮乏
江浙两省的得与失
常胜军的兴起
李鸿章与李秀成
淮军平吴之功
江苏军与金陵军、浙江军的关系
南京的收复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152
捻军的猖獗
李鸿章以前平捻诸将的失误
曾国藩、李鸿章的平捻策略
东捻之役
西捻之役
第六章 洋务运动与李鸿章/160
洋务运动的业绩
北洋海陆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的原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与李鸿章/170
甲午海战的起因
甲午海战前李鸿章的失策
大东沟之战
平壤之战
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
失败的原因
李鸿章的地位及责任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183
天津教案
法越之役
中日天津条约
议和日本
停战条约及遇刺
中日和约及其功罪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192
俄、德、法代索辽东
中俄密约
李鸿章历次出访欧洲
任外交官时期
胶州之役
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役
李鸿章离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204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222
义和团的兴起
李鸿章的位置
联军和约
中俄满洲条约
李鸿章之死
李鸿章死后朝廷的恩典
第十二章 结论/235
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
李鸿章之轶事
李鸿章之人物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偶读此书,寥寥百十页有余,却几乎涵盖了晚清数十年间重要的军政外交大事中李鸿章其人其事。梁任公用笔简洁精要,文采卓卓,十分叹服。余一介庸碌,于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无有资格做任何臧否褒贬,然而读过之后,不免也有感触生于胸中,读罢掩卷不语,姑以愚钝之笔略记一二。 ...  

评分

记得高二文理分班之前,历史老师在一节课上让我说说对李鸿章的看法,我那时说,虽然他签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他也没办法啊!当时老师深以为然,赞许地点头。 现在想起来,也许我从那时开始对这位中国晚清史上的头号替罪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一直以来,我很少主动...  

评分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幼年遭逢的冷遇无疑让鲁迅看清现实,与此类似,李鸿章以主人公身份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里亲身体会到天朝上国坠入炼狱的经历,让他比同时代的许多人更能认...  

评分

这是我在大学期间读的第一本书,说不喜欢有点自欺。首先梁启超先生的文史功夫自不提说,单凭其与李鸿章的政治背景、且与中国当时变革的国情息息相关。想必英雄相惜,梁启超先生写李鸿章传,名实所归。 开篇第一句话,“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定下了整个文章的基调——不是为...  

评分

可能是看《痛并快乐着》里白岩松说过,人应该多读点传记,无意中就结识了这本书。无需我再多加赞誉,梁启超先生的文笔可是连太祖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而李鸿章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人物,这个人物,英雄或是败类,自有历史评说。 自古传记诱人之处,不在记事,在于论...  

用户评价

评分

学习近代史不能不了解李鸿章,看到网上推荐,读完了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 1、内容不多,重论断轻史实,一天就可以看完了。 2、历史书涉及李鸿章的主要是洋务运动和几个条约的签订,并没有批评李鸿章卖国,不必为李鸿章打抱不平。 3、大抵来说,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李属首功。甲午海战的失败,中俄条约的签订,应当是李的大过。至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李基本也是尽职尽责,作为战败国外交官,实属无奈。 4、社会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晚清,李大概是政府最后的稻草,可惜生不逢时。 5、前半生戎马生涯,下半生在列强玩弄下斡旋,天下惟佣人无咎无誉!

评分

草草过目,雁过未留声。 仍然佩服二位的胸怀,观点犀利。 历史风云激荡,总是让人激昂文字。

评分

读过的第一本文言写的人物“传记”,其实叫评论更合适。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作者对李的评价,事实较少,引用的文献也不反映李的行为过程,并不佐证结论。不值得花很多时间看,还好原文篇幅短,文字不难,也就100多页,还能耐着性子看完。后半部分的译文,就没有必要看了。

评分

一看是梁启超写的,才耐下性子读起来。不是好友,甚至执不同政见,都能替他写传记,可见其心胸。只限于那个兵荒马乱的清晚期,内忧外患。能文能武,大器晚成,得以曾国藩的提携才得成就。到老却不如老师看得明白,知道激流勇退,操心到老却不得功名,反倒是骂名一遍。小时候知道那些卖国求荣的条约都是李去签署的,现在看看,换做别的人,真未必有谁比李鸿章处理得更好。能人一个,也是湮没于历史的汪洋中。

评分

草草过目,雁过未留声。 仍然佩服二位的胸怀,观点犀利。 历史风云激荡,总是让人激昂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