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王汎森、王明珂、罗志田 热诚推荐
★许倬云 感慨作序:读了岱峻先生的大作,既感亲切,又多感慨。这本书中的故事,在我而言,犹如家乘。
★百余幅珍稀照片再现学人风采,第一手资料讲述家常琐事、私情恩怨,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为山坳上的学术殿堂立碑 为凄风苦雨中的学人塑像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
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
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岱峻,本名陈代俊,原籍四川资阳,现定居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大中文系,执业媒体,业余文学创作,曾获全国及四川省多项文学奖。1990年代转入民国学术史及学人研究,著有《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等。
岱峻先生,作为数十年专事于民国学人研究的独立学者,从百万字计数的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查证中,于文字和图像里,梳理建构出《民国衣冠》的“第三空间”。 这个“第三空间”将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同时包括在内的同时,又超越了先两空间,而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向一切新...
评分章诒和: 《民国衣冠》是写中央研究院的。自以为对这些院士有些了解,随意翻阅吧。不想,一看就看下去了。书中描写李庄学者的婚情,傅斯年的家常琐事,我大多不知。熟悉曾昭抡(57年六教授之一),但岱峻笔下的曾昭潏(同音字),却异常陌生独特。还有是学者也是书法家的游寿。...
评分大概是要为自己新书《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的名称作一个交待,岱峻先生在其开篇的前言中即对“衣冠”一词作了解释——代指文明,意在说明他所想要写的是中华民国的“美服桂冠”——中央研究院。其实,如果搜索百度,就知道“衣冠”一词含义比较丰富,另有好几个引申义,“...
评分这是看得让我非常感动又很难过的一本书。民国的魅力,就在于这些人,他们的人格魅力让这一个时代都熠熠生辉。而民国之后,已经难再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在奋斗的学人和大师了。梁思永临终前的说的那句:“我不奋斗了,我奋斗不了啦,我们永别了。”看了让多少人心碎。 从《南渡...
评分民国时代的文人士子,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及对待学术时宗教般奋不顾身的情怀。时局的动乱使他们尤为知晓自己要面临的责任。困顿艰难反而会激发他们进取的决心。他们大抵受着两种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如同筋骨,撑起为人道德的一面;西方的科学如同血液,流淌在学...
单独推荐一个。哪家要是给出电子版就好了,这样我就再收一个电子版,然后把纸书寄给周小鱼。
评分单独推荐一个。哪家要是给出电子版就好了,这样我就再收一个电子版,然后把纸书寄给周小鱼。
评分可与《南渡·北归》配对。已豆列。
评分很好!
评分知识分子饱经离乱之痛,不论抗战内战,不论留在大陆还是赴台去国,这批中国最优秀的学人几乎都没有能才尽其用,“既予之厚,何夺之速”?实在让人倍感沉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