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近代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托尔斯藤·华纳
出品人:
页数:30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4127015
丛书系列:青岛城市档案文献丛刊
图书标签:
  • 青岛
  • 城市规划
  • 城市史
  • 城市
  • 中国近代史
  • 建筑
  • 城市研究
  • 历史
  • 近代史
  • 城市规划
  • 青岛
  • 城市建设
  • 历史地理
  • 城市发展
  • 地方志
  • 规划史
  • 近代中国
  • 城市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代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内容简介:青岛城市历史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路径,更在于典型性的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价值。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一座区域性的新兴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引发众多牵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可谓屈指可数,而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自从德国占领青岛以来,由青岛引发的全国性事件之多、对国内国际局势影响之深远,国内罕有可匹。“胶州湾事件”促发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和修筑胶济铁路导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进而抛出意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引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由此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被有的学者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界线。1922年,在全国人民力争下,青岛回归祖国,成为外国在华租借地中最早收回的一处租借地。1925年发生的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和“青岛惨案”,使青岛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之一。抗战胜利后,青岛成为美军基地,爆发了反对美军驻扎青岛的斗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赋予青岛历史以丰富的内涵,也奠定了青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导言
第一章 外国文化在中国
第一节 外国人与中国
一、中国的外国租界和所建城市
二、基督教传教站、避暑地和铁路线
三、在华欧洲人和北美人的日常生活
四、外国人在建筑方面的适应和顾忌
第二节 中国与外国人
对西方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接受
第二章 青岛,在亚洲建立的德国城市
第一节 历史、政治和经济的框架条件
一、帝国海军部在青岛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二、为把青岛建设成为一座德国城市而提供的帝国财政补贴
第二节 青岛:同时期的借鉴与比较
一、英国的殖民地香港
二、天津和武汉的德国租界
三、济南的国际化商业区
四、俄国人建立的城市大连
第三节 青岛区域规划的开始
一、土地征购和青岛土地制度
二、城市建设方案
三、建设规划
四、建筑条例
第四节 青岛的建立及其区域扩展
一、占领初期的青岛
二、新建劳工居住区
三、中国村庄的拆除
四、直到1914年的青岛城市设施的扩建
第三章 接触与隔离:青岛城市基础设施与建设选介
第一节 市内交通
一、街道建设
二、相互影响:街道和交通工具
第二节 卫生保健
一、垃圾和粪便清理
二、排水管道
三、饮用水
第三节 绿化状况
一、公园
二、林荫道
三、在青岛郊区植树造林
第四节 住宅建设
一、私人建设活动的兴起
二、住宅建筑方式
第四章 对青岛的不同描述方式和认可状态
第一节 同时代人对青岛的描述和认可(1897——1914)
一、作为避暑地的青岛
二、作为德国文化中心和展览城市的青岛
三、作为花园城市的青岛
第二节 1914年以后日本和中国对青岛的接收
一、作为日本移民殖民地的青岛(1914——1922)
二、作为中华民国海滨疗养地的青岛(1922——1937)
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滨疗养地的青岛(1949年后)
第五章 与陌生人的交往——以青岛为例所得出的结论
第一节 相互间的关系层面
第二节 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和前景展望
插图索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前面讲了一些其他租界地的事情,对于规划的事我只能说感兴趣,看起来就费劲了点

评分

史料很多,但是,不知道是中文翻译的缘故还是我的阅读习惯有问题,作者的标注格式非常不清楚,由于这个非常不清楚的标注,让我对文中多处作者提出的观点非常持有怀疑态度。私以为作者的论证不充分,把一堆史料和他人的观点罗列起来,却并未对所使用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科普文献,本书具有一定价值,但是缺乏思辨力的体现。

评分

清楚地記得是2016年夏天一百五十塊入手的二手書。 青島老街裡的設計圖這本書比較清晰。但非建築專業出身的我,關於專業術語的介紹,實在是有很多囫圇吞棗的地方。以後再重讀。

评分

好书一本。过程清晰,该涉及的方面都涉及了。详细看了土地制度和住房建造内容。意外的收获是知道了田园城市的精神之父,看来霍华德只是在英语世界里影响更广的缘故吧。至于青岛规划和建设的成功,一定是以德国财政的强大支持以及最初清晰的土地制度设计为根本基础的。

评分

史料很多,但是,不知道是中文翻译的缘故还是我的阅读习惯有问题,作者的标注格式非常不清楚,由于这个非常不清楚的标注,让我对文中多处作者提出的观点非常持有怀疑态度。私以为作者的论证不充分,把一堆史料和他人的观点罗列起来,却并未对所使用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科普文献,本书具有一定价值,但是缺乏思辨力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