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钩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的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名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博客原文:http://www.naowan.com/archives/2009/04/21/130】 前天读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不厚,仅160多页,讲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制度。读罢,仿佛重游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而且是之前很少触及...
评分可以放入“改变价值观”一类。 正如钱穆所说,从来都被教育过往时代的“黑暗”,却从来没有想要去了解过那些时代。课本上教的不过是一些“史实”,没有分析,没有对比,连起码的前后因果关系都没有,更不用谈横向对比。于是历史在印象中就是一片黑暗一片乱麻。读了这书才第一...
评分从小喜欢就读历史书,记得看的第一本小人书就是《过五关斩六将》。上了大学后读过的名家史书不少,不少都是大部头的著作,但深刻印象的书并不多。有些书确实写得很精彩,见解论述精妙,但不知为什么印象却并不怎么深刻。反而是一些薄册子,论述简约却回味无穷。钱老爷子这本...
评分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其重要参考书目之一就是钱穆的这本。于是找来看,果然是两个层级的东西。撇开没看完的《中国近代史》,钱穆的这本书算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历史书中最为严谨的书籍了。虽然只是薄薄一本,两百页不到,但却可以把中国五个重要朝代...
评分本书是钱穆大师的讲稿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短短的160多页,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地方与政府的关系、考试制度、经济制度、兵制等做了概况和比较,指陈利害得失,实在是好书! 钱先生认为讨论历史制度,应该将当时的历史传统与...
钱穆先生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源于作者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的五场系列专题演讲。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各代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劣分析简明扼要,既把握了重点,又兼顾整个面上的综述。就今天来看,其很多观点仍然没有过时。而本书最为让人敬佩和感动的,就是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所抱有的那份温情与尊重,以及对待现实变革所采取的那种历史主义的、渐进式的、建设性的实践态度。
评分严谨精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涵盖五朝,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分析比较自有融汇贯通的畅快,非治学极扎实,思虑极成熟不能达到。对于明清之前君权和相权制衡的分析,明代和清代皇权集中的变迁等,有对应对于社会、军事、人文等因素的解释。对于制度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有大历史眼光。幸而重读。不过老先生或者总有些偏颇,也可以说是老一辈读书人的个人情结吧。清代对于“满洲国”和“中国”的分别,未免有些唯站在汉人的角度看问题。对于老制度在历史中不能顺应,而成积习的问题,总能够分析出来,但要说“这也怪不得当时人”,则恐怕有些袒护了。一本书读下来,中国历代衰退,积习成弊本身就是个亡国症候。“正名”法老先生极注重。不过偶尔我想,定义本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一定要说怎样是“名正言顺”,是否有些固守了?
评分钱穆先生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源于作者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的五场系列专题演讲。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各代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劣分析简明扼要,既把握了重点,又兼顾整个面上的综述。就今天来看,其很多观点仍然没有过时。而本书最为让人敬佩和感动的,就是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所抱有的那份温情与尊重,以及对待现实变革所采取的那种历史主义的、渐进式的、建设性的实践态度。
评分鸡汤史学的代表,乍一看很有道理但经不起分析系列。
评分鸡汤史学的代表,乍一看很有道理但经不起分析系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