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味集

药味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周作人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142
译者:
出版时间:2012-2
价格:1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0211939
丛书系列:周作人自编集
图书标签:
  • 周作人
  • 散文
  • 随笔
  • 周作人自编集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
  • 知堂
  • 中国文学
  • 中医药
  • 药膳
  • 本草
  • 养生
  • 方剂
  • 草本
  • 传统医学
  • 药理
  • 健康
  • 药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周作人自编集:药味集》精选周作人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的作品,据作者自己说,此集“内容‘敝帚自珍’,以为其中颇有可看之小文”,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集子之一。周氏散文风格向被形容为“闲适”,在他看来这可分为“小闲适”与“大闲适”,后者即“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又说,“闲适原来是忧郁的东西”,其中欲说还休的情感成分,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苦味”。《药味集》最能体现周氏文章这一特色。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遐寿,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与新文学运动,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曾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写有大量散文,也译介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影响很大。抗日战争时期附逆,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翻译和写作。主要作品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瓜豆集》、《中国新文学源流》、《艺术与生活》等。

目录信息

序 1
关于朱舜水 3
关于陶筠厂 9
关于杨大瓢 15
关于范爱农 22
玄同纪念 28
记蔡孑民先生的事 34
元元唱和集 39
四鸣蝉 43
老老恒言 49
话 55
春在堂杂文 59
禹迹寺 65
卖糖 71
撒豆 75
上坟船 80
缘日 85
蚊虫药 90
炒栗子 94
野草的俗名 98
谈俳文 107
再谈俳文 116
日本之再认识 13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以抄书为文,说是新体,实际是复笔记之古,《容斋随笔》一路,总归是文人的生活和雅趣。然而一成考据训诂,作文的又一心藏住主观的意思,便就不是散文;说什么“麦秀之思,黍离之感”(止庵序)、“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此所谓闲适亦即是...

评分

以抄书为文,说是新体,实际是复笔记之古,《容斋随笔》一路,总归是文人的生活和雅趣。然而一成考据训诂,作文的又一心藏住主观的意思,便就不是散文;说什么“麦秀之思,黍离之感”(止庵序)、“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此所谓闲适亦即是...

评分

以抄书为文,说是新体,实际是复笔记之古,《容斋随笔》一路,总归是文人的生活和雅趣。然而一成考据训诂,作文的又一心藏住主观的意思,便就不是散文;说什么“麦秀之思,黍离之感”(止庵序)、“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此所谓闲适亦即是...

评分

野草有名矣,文章无价乎? ——读周作人《药味集》及其他 周作人1942年的《药味集》序中自云,「凡有所记述,必须为自己所深知确信者,才敢着笔,此立言诚慎的态度,自信亦为儒家所必有者也」,这实在是很明白也很令人放心的话了——亦即有这样一个认识:凡周作人之文,大概率...  

评分

以抄书为文,说是新体,实际是复笔记之古,《容斋随笔》一路,总归是文人的生活和雅趣。然而一成考据训诂,作文的又一心藏住主观的意思,便就不是散文;说什么“麦秀之思,黍离之感”(止庵序)、“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此所谓闲适亦即是...

用户评价

评分

鲁迅说,天下文章,排第一的是周作人,第二的是周树人,第三的是林语堂。。。可是看了才发现大都是对同乡文章的考证和各种民俗细节的追溯,不明觉厉。翻过只记得悼蔡校长的情怀;夜糖、炙糕、茄条、梅饼深夜读来的口水连连;当然还有再说日本的宽容。每个一颗星吧。室友说我肯定是还没到读这种散文的年纪,那就雪藏起来,等我50岁准备退休了再拿出来消磨时光好了。。。

评分

这本集子的文章写于《秉烛谈》之后,风格大体与知堂中后期散文风格一致。知堂自言“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写人如《玄同纪念》,叙事如《上坟船》,记物如《炒栗子》,确实有黍离之感,颇感郁闷。读书记事论物依旧博引、“文抄”。末篇写喜欢日本的理由也颇有感。

评分

三个字:看不懂

评分

写的真好,全书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学/民俗学读本。周氏在《序》中谈及本书以“药”命名的缘由,提及了个中滋味之苦,说文章似乎看似笔锋闲适,实际上颇含有苦味。一直在阅读中试图捕捉周氏的“苦”,直至末篇《日本之再认识》,豁然开朗,发觉对于彼时中日关系周氏有属于极个人的观点而不为知,是苦也。

评分

知堂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间作品之精选,作者自云“内容‘敝帚自珍’,以为其中颇有可看之小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