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研究了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作者继承了场景理论和媒介理论,提出了将面对面的交往研究与媒介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切入点:社会“场景”结构。作者认为电子媒介影响社会行为的机制是:角色表演的社会舞台进行了重新组合等。
这本书当年也是畅销书了,在学界很受推崇。 只是不知为何现在的名气比其他一些类似的著作要小,比如《娱乐至死》之类。 该书很有灵气,思路很清晰。分析的是电子媒介给人的空间感、地域感和场景感带来的变化。 梅洛维茨指出,电子媒介使前景、后景界限模糊,边界交融,导致童...
评分2013-04-05 09:14) 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传播译丛之一(主编某某某,编委某某等七人),某某某译,某某某责任编辑(编委之一),某某某责任校对,02年初印三千册,09年加印两千。 文句蛮顺,专业小错算了。文化常识太某!以下按页码先后例举: 页30:“‘内布拉斯加的首...
评分一、《消失的地域》内容简介及梳理 本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电子媒介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其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产生影响。”梅罗维茨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本书中第一部分提到他是结合了两位学者的观点来探讨: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这两位学...
评分在讨论媒介对人行为的影响时,许多研究会沿着媒介内容影响人们观念进而指导人们行为的思路来考察。 《消逝的地域》在思路上算是独辟蹊径,在媒介与人的行为之间引入戈夫曼的“场景”,从而实现从媒介到人的行为之间的一次跳跃。 不过这个跳跃是危险的,他要论证场景对人行为的...
评分这本书当年也是畅销书了,在学界很受推崇。 只是不知为何现在的名气比其他一些类似的著作要小,比如《娱乐至死》之类。 该书很有灵气,思路很清晰。分析的是电子媒介给人的空间感、地域感和场景感带来的变化。 梅洛维茨指出,电子媒介使前景、后景界限模糊,边界交融,导致童...
封面不对吧……
评分两点印象最深的:1、大意是:选择阅读小说时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但是电视让接受到的内容同能力分离了。电视造成跨越各个人群的奇怪的共享,每个人接触到相似、相同的内容。2、广告大量使用表情。微笑、快乐、朋友。“广告不诉求理性,而是诉求情绪和感觉。”
评分其实这本洋洋洒洒的书六个字就能概括:媒介改变场景
评分初版于1985年,念及新媒介更新速率,如今自然显得老旧。第一部分社会场景、传播媒介与人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角度最可借鉴。第二、三部分实例过时,理论可参。第四部分是三例很好的社会史研究。结论稍显平淡。译笔尚可,缺乏基本文化常识,屡见惊人硬伤,校勘质量也差。
评分哎呀,毕竟是传播学的书,社会心理方面的探讨还是有一点点别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