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1914年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并组建夏社、创造社等文学团体。1926年随革命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后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抗战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7月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新中国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著作甚多,后编为《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八卷(人民出版社版)和“文学编”二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书具有时代特征和风格,值得一阅。
新诗作为相对于古诗一种文体,兴起于五四运动前后,以届时的青年才俊为代表人物。 为什么给《女神》打五星? 因为它作为新诗,不仅仅逃出了古诗格律形式的桎梏,而且融入了新的思想。不同于其它换汤不换药的新诗,揭了新诗的皮,里头依旧是古诗的灵肉。所以,甚是赞同闻一多的...
评分‘太阳万烛光,我是五烛光,烛光虽有多少,亮时同时亮。’ ‘女神’向往温热的阳光,走出壁龛去创造新的太阳;鸾鸟一心想要扑进烈火,重获新生;甚至碧海,青天,雄鹰,飘摇的风筝,金黄的衰草,都在一声声,呼唤着光明。‘向着光明生长吧!’他们都自以为是地想要说服我,说...
评分一部激情与浪漫完美结合之作。特立独行的意象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再加上充满霸气的呐喊,预示着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
评分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个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情感一直在反复。甚至有点显得过于繁冗累赘。这在现代的说法是:“你这小子在蹭稿费。的确这首诗歌在艺术上远说不上成熟。但是这首诗歌也要看其身处的时代背景。在五四运动时期的那个年代成还是很高的,关键是这首诗以强烈地表...
评分《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雷峰塔下/一个锄地的老人/脱去了上身的棉衣/挂在一旁嫩桑的枝上/他息着锄头/举起头来看我/噢,他那慈和的眼光/他那健康的黄脸/他那斑白的须髯/他那筋脉隆起的金手/我想去跪在他的面前/叫他一声::“我的爹!”/把他脚上的黄泥舔个干净。你们看看这就是颂歌的天赋啊,那么早就显现了,他不吃这碗饭谁吃呢?
评分郭沫若的文言写的比白话好多了。第三编比前面的好。大部分都是抽象的激情,因此觉得空洞无内容。题材的广泛和宏阔较古代文人诗有进步。记几个喜欢的名词和句子。“我把你这对乳头,比成着两座坟墓。”春之胎动。白云的边缘色如乳糜。disillusion 幻灭。
评分让人读完只觉得暴躁和不耐烦的诗集。
评分矮油。乃好激情啊。
评分泛神即无神,宇宙无神,自我方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