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向内在

中国转向内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刘子健
出品人:
页数:197
译者:赵冬梅
出版时间:2002-1
价格:1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31082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宋史
  • 历史
  • 刘子健
  • 海外汉学
  • 思想史
  • 文化
  • 政治史
  • 中国转型
  • 内在成长
  • 文化反思
  • 社会变迁
  • 思想探索
  • 个人觉醒
  • 哲学思考
  • 精神追求
  • 自我实现
  • 文化自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美)刘子健著,赵冬梅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北宋与南宋之间,中国文化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型,即从外向的汉唐文化转向内向的宋明文化。对这个转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诠释,美国宋史研究学者刘子健教授在他的《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一书中,对转型的诸多问题作了新的诠释。首先,关于两宋之际文化转型的性质。美国早期汉学家曾普遍把宋代中国成为“近代初期”,其根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欧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征,如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形成、市民文化繁荣、手工业发展、贸易发达、纸币出现、文官制度成熟等。但作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形同而实异,那些被描述为近代化的东西不仅没有导出近代化,而且新的意识形态——新儒家文化凝结为一种顽固的文化类型,成为后期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宋代以后的中国文化只是在旧的基础上发生新变化,这本身又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其次,关于两宋文化转型的根据。作者对两宋文化的转型不满足于仅作思想史、文化史的分析,而是从历史变化的层面寻找其根本原因。他认为,两宋文化转型的基本原因是专制权力的扩张与强化,而这种扩张和强化是通过君相关系的一系列变化来实现的。在北宋及以前,君主专制往往通过被称为股肱大臣的宰相团队来实现,但是,这种情形在南宋高宗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女真人的入侵面前,主降派首领秦桧把另一位宰相赵鼎搞下台,而使自己成为唯一的宰相,由他一人向高宗负责。这样,君主的权力空前膨胀,体制上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约束。从此,知识分子意识到,政治必须从影响君主开始,其余皆为其次。所以,新儒家的泰斗朱熹对皇帝强调“格物”以“致知”,进而达到“正心”、“诚意”。既然君主绝对专制的局面已经形成,君主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就决定一切,在这种情形下,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就只有让君主皈依儒家学说“内圣”的一面。这样,中国的文化逐步转向内向。

再次,关于两宋文化转型的影响。新儒学原本是少数知识分子挣扎和奋斗的产物,它经历了争论、被宣布为异端、最终上升为国家正统思想意识的过程。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新儒家的胜利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由于新儒家从“外王”转向了“内圣”,造成了他们对现实的隔膜与生疏,“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成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真实写照。伴随着这种变化,在宋以后,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是,科举时文占据了士人的精神生活,这些导致中国政治文化长期处于稳定与停滞状态。也正因如此,起于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成了一股文化解放思潮,在主流文化的压抑之下艰难地发展着,以致早期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都要上溯顾(炎武)、黄(宗羲)。

由于刘子健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诠释两宋文化的转型,对发生这种转型的内在文化理路较少顾及,宋代民族矛盾导致文化的巨大顿挫也是构成文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北宋以儒治国,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但北宋被异族逐出中原、皇帝被异族所掳、割地输银的惨酷现实不能不在儒士心理上发生巨大震撼,对所信奉的儒家文化作出深刻的反省,其结果走向内向。

这点与该书结合起来看,对两宋文化的转型就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刘子健认为不是专制政体而是新儒家提供的改变社会的方式——个人的道德修养构成两宋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改变了惯常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叙事方式,其学术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本书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 (王保顶)

作者简介

刘子健(James T.C.Liu)生于1919年。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研究范围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著述有《两宋诗研究汇编》、《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传统中国》等。其中,《中国转向内在》一书在美国汉学界影响甚巨。

目录信息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 从北宋到南宋
一、关注差异
线索与方法
资料与假设
二、宋代学术
文学
经学
史学
三、宋代儒学
思想与制度
不同派别的新传统思想
第二部分 12世纪
四、道德保守主义
亡国之耻的震撼
变革之门的关闭
保守主义者的正统要求
五、专制政体与宰相们
走马灯般的宰相(1127-1134)
宰相团队(1135-1136及以后)
权相长期独掌朝纲(1139-1156)
别有用场的前宰相(1161-1162)
六、个案研究:从辉煌到流放
谁有资格做榜样?
初擢签书枢密院事
宰相团队和国家政策
道德保守主义者的政治风格
从巅峰到谷底
第三部分 新儒家成为正统:得不偿失的胜利
七、道德挂帅的新儒家:从争论、异端到正统
分析架构
道德先验论者自命正统
思想的传播与道德的结合
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
失算的“伪学”之禁
从危机到国家正统
余论
注释中所用简称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怎麼說呢,這書缺貨好久了,這次新版一出來就買了。也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總覺得此書寫的有些表面,沒有深入。 將學術或者說文化與政治聯繫起來研究,這必將是未來思想、文化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也是不可或缺的。毫無疑問,中國古代的學術也好,文化也好,最終...  

评分

这是一本宏大叙事的著作,在当下学术日益专业化和琐碎化的氛围中,阅读刘先生多年前的著作,难免觉得论述过于宏大,宽泛而缺乏力度。但是,刘先生所阐发的中国转向内在这样概念,无疑是振聋发聩的。 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论述了当时的学术的变化与政治模式的变化,其...  

评分

這是一部在學術史中有開創意義的著作。 其提出的南北宋之差異,即使在現在也是研究宋史的學者值得關注也需要探討的問題。可惜依舊有太多人囿於“唐宋變革”或朝代劃分而將之忽略。其史識的流露則是此書最大的成果。 另一個被較少關注的貢獻,則是其對“士大夫”群體的重視(...  

评分

刘子键先生一改以往将两宋时统一体的观点,而强调两宋之际的重大转型是中国历史中的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上的转型最大的莫过于春秋战国和当前,而此外的转型也着实不少,史学的关注点就在于此,而当今史学的意义更在于此,因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困惑。 判断一个社会的转...  

评分

这本书翻译很不错,平实简洁但有力,感觉自己看的是带着问题意识和理论框架的小故事书(迷之错觉),通篇读下来就三个字:太惨了,宋朝皇帝简直太惨了。(想想徽宗、钦宗,以及高宗逃亡海上,就连结局也是小皇帝崖山跳海我的天…)也许正因为这么惨,皇帝才多福自保,屈膝求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去,刘子健果然是老一辈,论文到末了影射一把大陆。。。不过中国人看宋代比外国人看的要像个宋代。翻译太毒了。。。一边是可怕的金兵,一边是蓝色的大海,又是什么“那个著名的司马光的后人被吓破了胆”。害得我一口热茶喷在电脑上。

评分

译者根本就没上心。作者抛出了一个立场鲜明地观点,但并未系统全面的加以论述。说南宋相对于北宋是内敛的,但北宋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外向呢?如果南宋相对于北宋内敛,那么北宋相对于唐朝否也内敛呢?作者并未申论。第一部分从北宋到南宋,作者更多的是在写“两宋”而未凸显出“到”。第二部分重点写高宗朝君相决策集团权力的扩张,相对于北宋,高宗朝确实有加强集权的特点,但这一特点如何被后世继承,明清集权专制主义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追溯到高宗朝呢?作者并未给出解释。而剑桥宋史倒是用大篇幅讲了孝宗朝的集权,并认为明清专制集权可以追溯到孝宗朝。而本书作者丝毫未论及孝宗朝。第三部分写程朱理学取得统治地位,对过程的描述似乎过于简略,只是断言内敛的理学取得统治地位,因而此后的中国更加内化。

评分

补充了一些知识。如标题所说,重点放在了高宗在位的这段时间。读完后忽然对“知识分子”这个词感到厌烦。

评分

这么好的书,才7点8分,豆瓣文青傻逼真他妈多

评分

可读性非常强,两个小时一气呵成,提的观点深刻而发人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