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濛的時代

啓濛的時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英] 以賽亞·伯林
出品人:
頁數:246
译者:孫尚揚
出版時間:2012-6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726979
叢書系列:人文與社會譯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以賽亞·伯林
  • 思想史
  • 政治學
  • 英國
  • 啓濛運動
  • 西方哲學
  • 啓濛
  • 啓濛
  • 時代
  • 思想
  • 曆史
  • 哲學
  • 文化
  • 教育
  • 變革
  • 自由
  • 進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人文與社會譯叢:啓濛的時代》一書是自由主義思想傢以賽亞•伯林,對十八世紀著名哲學傢的核心概念和思想進行瞭權威解讀,讀者從中會不僅能得到知識,而且能得到啓濛。伯林在《啓濛的時代》本書中廣泛摘選瞭洛剋、貝剋萊、休謨、托馬斯•裏德、孔狄亞剋、拉美特利、哈曼和利希滕貝格等人的重要著作,並以富於洞察力的導言和評論解釋瞭這些哲學傢的核心概念,以及他們的思想和時代,揭示瞭他們對十八世紀和今日的意義。

本書堪稱十八世紀哲學的最佳入門,……用心的讀者不僅會從中獲得信息,還會受到啓濛。

——《紐約時報書評》

著者簡介

以賽亞·伯林,英國哲學傢、觀念史學傢和政治理論傢,也是20世紀最傑齣的自由思想傢之一,以賽亞·伯林主要是因為對政治和道德理論的貢獻而聞名的。首先,他在消極的和積極的自由之間作齣瞭著名的區分,並主張對於可能的誤用,消極概念是更為安全的一個。第二,他將價值多元主義觀念作為倫理學中的中間立場,確立於一元論和相對論之間,並對於道德生活提齣瞭一種獨特的描述。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約翰•洛剋
第二章 伏爾泰
第三章 喬治•貝剋萊
第四章 大衛•休謨
第五章 托馬斯•裏德
第六章 孔狄亞剋
第七章 拉美特利
第八章 約翰•格奧爾格•哈曼
第九章 格奧爾格•剋裏斯托夫•利希滕貝格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柏林把哲学独立出来,认为哲学是一门独特的学问。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同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独特的学问,只有科学。当然,除了科学之外还有很多“学”,像神学、哲学、伪科学、民间科学、玄学各种误入迷途的学问。那么如何看待这些学问呢?单就这些学问本身而言,可以作为...

評分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三个18世纪的哲学家: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以摘引各自代表作的精华章节为主,辅以伯林的分析和评论。其中以大卫·休谟的成就为最高,将近100页的篇幅也占到了全书的1/3还多。 三人中大卫·休谟带给我最大的震撼,所以我的感想也主要就大卫...  

評分

柏林把哲学独立出来,认为哲学是一门独特的学问。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同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独特的学问,只有科学。当然,除了科学之外还有很多“学”,像神学、哲学、伪科学、民间科学、玄学各种误入迷途的学问。那么如何看待这些学问呢?单就这些学问本身而言,可以作为...

評分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三个18世纪的哲学家: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以摘引各自代表作的精华章节为主,辅以伯林的分析和评论。其中以大卫·休谟的成就为最高,将近100页的篇幅也占到了全书的1/3还多。 三人中大卫·休谟带给我最大的震撼,所以我的感想也主要就大卫...  

評分

柏林把哲学独立出来,认为哲学是一门独特的学问。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同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独特的学问,只有科学。当然,除了科学之外还有很多“学”,像神学、哲学、伪科学、民间科学、玄学各种误入迷途的学问。那么如何看待这些学问呢?单就这些学问本身而言,可以作为...

用戶評價

评分

應該叫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傢筆記。

评分

看不下去,原創性東西很少!導言倒是寫的不錯。柏林偏愛的就大量引用其人的原著,不大待見的就寥寥幾頁打發瞭。可憐的伏爾泰啊,像個湊數的,毫無存在感。果然碰到“編著”要留個心眼啊,就算柏林也不例外。

评分

看不下去,原創性東西很少!導言倒是寫的不錯。柏林偏愛的就大量引用其人的原著,不大待見的就寥寥幾頁打發瞭。可憐的伏爾泰啊,像個湊數的,毫無存在感。果然碰到“編著”要留個心眼啊,就算柏林也不例外。

评分

現在大量摘抄彆人的著作也是可以齣書瞭嗎..

评分

二讀。伯林除《概念與範疇》外最哲學的一本書,題目有些不知所雲,其實就是伯林的一個“經驗論原著選讀”。把哲學界定為經驗、形式知識外的剩餘知識,從這一界定引齣的分析框架也許隻對現代自然科學興起後的哲學史纔有解釋力。主要是作為康德哲學的前史看的,可以瞭解康德的問題意識和概念來源。看康德的慣常次第是先看英國經驗論,因為現代人的常識信念基本是樸素唯物論的,英國經驗論直接對這樣一種常識信念提齣瞭挑戰,康德的工作則是對經驗論的直接迴應。從經驗論開始讀到康德可以把常識信念與康德之間的距離填滿,把自己的常識信念一點點連到康德的思路上去。經驗論基本是對當時自然科學的一種模仿,試圖以發生心理學的思路來解釋人的認識能力。康德雖然想對認識過程作一個邏輯而非心理學的說明,但《純批》的有些段落還是有發生心理學色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