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加拿大] 马歇尔·麦克卢汉
出品人:
页数:447
译者:何道宽
出版时间:2000-10-01
价格: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30311
丛书系列:文化和传播译丛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麦克卢汉
  • 媒介
  • 传播
  • 传媒
  • 经典
  • 文化
  • 新闻传播
  • 媒介理论
  • 传播学
  • 文化研究
  • 大众传播
  • 技术与社会
  • 媒介形态
  • 信息社会
  • 理解媒介
  • 媒介批判
  • 数字媒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部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作者认为,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塑造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通过对不同媒介的比较,以及与种种文化现象的关联,作者勾画了一种电子媒介文化社会的图景,并对其发展趋向作出了某些预言

作者简介

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 (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传播理论家,多伦多大学英语教授,著有《古腾堡星系》(1962)、《媒介即信息》(1967)、《文化是我们的事业》(1970)等。

目录信息

麻省理工学院版序  作者第一版序  作者第二版序  第一部
1.媒介即是讯息
2.热媒介和冷媒介
3.过热媒介的逆转
4.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
5.杂交能量--危险的关系
6.作为转换器的媒介
7.挑战与崩溃--创造力的报复  第二部
8.口语词--邪恶之花?
9.书面语--以眼睛代替耳朵
10.道路与纸路
11.数字--集群的侧面像
1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仅仅是自己阅读这一章的读书笔记……恳请指正…… ———————————————————————————— 他在本章多次提到 《时尚》杂志的例子: 例【1】在文章第二段,他提到这个例子以说明照片的渗透力以及显示事物相互关系的力量: 照相机无处不在的...  

评分

麦克这位老汉是加拿大埃德蒙顿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里太冷了,麦克卢汉连媒体也分为冷热。热媒体是高清晰度的媒体,如照片。冷媒体则是低清晰度的媒体,如漫画。有趣的是,反倒是冷媒体,受众的参与更多。如今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处理手段越来越多,清晰程度越来越高,从文...  

评分

一个英语教授,写下一本书,或许从来没有料想到这本书会在世界媒介研究上起到如此广泛的影响。半个世纪来,有大量的人,极度推崇他的观点,“冷媒介”、“热媒介”、“媒介即信息”等等。反对他的观点的,也大有人在,指责他不懂得媒介的传播规律,不懂得媒介的深层次动因。赞...

评分

第一部 刚刚浏览过老麦《理解媒介》的第一部,脑子有些乱,因此有必要就单章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当然,说是回顾,也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章节的内容简单梳理一遍,以防第二次阅读时找不到方向。 另外,希望对老麦的思想有研究的前辈能够不吝赐教,有不妥之处还望狠狠...  

评分

这学期读了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因为在准备考研所以这学期读了很多传播学的书,每一章在讲到传播学的重要观点的时候都会提到麦克卢汉和他的老师英尼斯。最重要的就是英尼斯的媒介偏倚理论,麦克卢汉对冷热媒介的进一步探讨,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论...  

用户评价

评分

人工智能时代,困难不是对知识的获取,而是对知识的解读。

评分

electric loss,每章标题起得都很有趣

评分

初试传播学挑的第一本书。作者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等新颖的观点,并在第二部分旁征博引,对几十种媒介进行阐释和相互阐释把世界勾勒成一个大型信息网。书内一些预言成真,也有一些被证伪。对于几种传统媒介的理解可谓剑走偏锋,本门外汉提供了新视角来审视周遭客体。

评分

一定意义上奠定了世界观和思考模式的书……又拿出来了 有必要重读

评分

内容十分驳杂,观点有时又极其荒谬,但是却描述了电子媒介时代刚刚来临时的心态。此书的意识无疑是朝前的,影响自然很大。算是糟粕与精华并存,所以出麦克卢汉精粹读本显然是有必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