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1898-1975),曾用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崇德(今屬桐鄉)人。早年就讀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隨李叔同學畫。1921年赴日學畫,次年迴上海教書。1927年齣版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1929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0年至1937年專事作畫著書。抗戰爆發後先後任教於宜山浙江大學和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新中國成立之後曾任上海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傢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餘種,畫集《子愷漫畫》、《又生畫集》、《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
闲来翻翻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小小的一册书,很薄,所收文章也不多,但篇篇精到,每句话都是不浪费的。字句与意境皆平和幽远,让人仿佛置身于温暖水面感受乍起的涟漪轻轻漫过身体,细腻不失张力。很多人觉得丰子恺的散文恬淡适宜,类似小品,可茶余饭后随意的慢嚼细咽...
評分丰子恺耗尽十数年的积蓄,在家乡石门湾建了一座两层楼的木屋,以便安置老母、妻子、一大堆儿女,当然还有自己。屋起好了,叫什么名字呢?他选了十几个平时喜爱,又能相互配搭的字,写成阄来拈。不料连拈了两次,都是“缘”字。于是这屋子就叫了“缘缘堂”。后来丰先生出了文集...
評分说起来,沅沅这个名字最开始的渊源,应该就是缘缘堂。 中学时,恰在读过《缘缘堂随笔》后,几个好友相约去徐家汇逛街。在衡山路上,经过一家茶馆,名叫“圆缘园”。那时就觉得yuan这个音节真美,含义也好,有一切圆满具足之感。 人到中年,重读此书,感受又深一层。 丰子恺建缘...
評分关于丰子恺,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的漫画,粗重的线条,看似浓墨重彩,寥寥几笔,却又清新可人。于不经意中绘出生活的那些温馨,即使笼罩着淡淡的哀婉,却从不悲伤。这就是每一个小人物用心经营的生活。 有如此之画,必有如此之文。黄昏之中迎接自己的回家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温存...
評分即使我心事重重,内心聒噪,一捧起丰先生的书,看之二三行,便能旁无他物,沁心而悦。 这种悦,算不得喜悦,确是在一种特别的阅读状态中悠然的快乐,我以为,让我这般享悦的,是他那清末时代文人优雅和涵养的词句,而实际是他笔下那质朴至臻的生活。 像坐在一位面目慈和的老...
小學讀的,今天上課提到記一筆。
评分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268672.html
评分印象最深的是“漸”、“憶兒時”、“華瞻的日記”以及附錄“告緣緣堂在天之靈”。十幾年前讀過一遍,當時的筆跡還在。“舊書讀似客初歸”。
评分2000年左右讀過,補錄 。
评分豐子愷心思太過細膩,許多生活細節在他的品嚼下有瞭許多深層的意義。緣緣堂隨筆都是非常個人的散文,除最後一篇附錄論及抗日外,正文內容幾乎不涉及政治、社會,是純粹的自省文章。每篇文章的齣發點都非常普通,意義的拓展卻齣奇地深刻。但讀多瞭有時又不免覺得這樣的心思細膩,活著想必是很纍的。另有一點,豐子愷的語言有著吳語特殊的腔調,彼時作傢寫作都透著自己的鄉土味,現在卻都是虛無的"公用語"風格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