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属桐乡)人。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随李叔同学画。1921年赴日学画,次年回上海教书。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0年至1937年专事作画著书。抗战爆发后先后任教于宜山浙江大学和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之后曾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又生画集》、《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
高中的时候在卷子里看到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叫做荣辱。“因误认而受敬,因误认而被骂。世间的毁誉荣辱,有许多是这样的。”从小事中能获得这样的体会,实在让我觉得很敬佩很契合。当时我因为学业成绩郁结,读了这样一篇文心里有莫名的豁达。高考完了之后找了丰子恺先生的书籍...
评分苦难使人扭曲,也使人深刻。安逸使人和善,却终究肤浅。这本集子最精彩的是他写小孩子的篇章,虽然是童心主义,但自然真诚,是真懂得小孩子,可以给四星。其他则流于空邈的玄想,并不很好,最多也就个三星。同是写逝去的无奈,木心丢小碗的那个就写得比这里的细腻真切。...
评分即使我心事重重,内心聒噪,一捧起丰先生的书,看之二三行,便能旁无他物,沁心而悦。 这种悦,算不得喜悦,确是在一种特别的阅读状态中悠然的快乐,我以为,让我这般享悦的,是他那清末时代文人优雅和涵养的词句,而实际是他笔下那质朴至臻的生活。 像坐在一位面目慈和的老...
评分现代文学史不能忘记他---丰子恺先生. 丰先生是个很受喜爱的作家.但是受欢迎度与受关注度似乎不成正比.丰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比较边缘.或者说,普通读者喜欢,但不怎么入学人的法眼. 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政治挂帅"的趣味依然根植于学界.丰先生既没有在激荡年代为这样那样的主...
评分读缘缘堂随笔,最大的触动便是字里行间流动的那一抹禅意。 最初接触佛经是在大一。喜欢的男生爱好学佛参禅,于是在他的吸引下开始抄诵《金刚经》。来年春天又选修了王雷泉法师的坛经。望道课程论文继续做王维以禅理入诗的题目,《维摩诘经》翻到后来终于有些腻烦。于是...
2000年左右读过,补录 。
评分子恺先生说自己最关心四件事:天上的神明和星辰,地上的艺术和儿童。这个小册子多多少少体现出来,难得的是,子恺先生对于儿童的关注。他从儿童的健康活力,看出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不自然与残疾,看出自己作为大人被世俗同化了以后的可怜之处。他讲要像儿童一样,把种种关系摘去,只看客体本身。可是我觉得子恺先生虽然极力在追求这种纯粹的,实在却没法子做到。他心思太细腻,留学日本,又受到物哀思想的强烈影响,剥个螃蟹钓个鱼都觉得自己因为杀生,可恨得很。固然可看出他的慈悲心禅心,可总觉得这样的小心翼翼难免有些可悲。
评分丰子恺的画好,文章也好。他说我们都被尘世的网所束缚,要打破事物之间的关系,那才会开心。就像大舅白相将价格撇开,才觉得有趣味。很多事情都不能用金钱衡量。我们能接受世间事物的变化,在于“渐”。渐渐变化是我们感觉不到,就如同冬天不能领会夏日的炎热。儿童是这个世界最纯真的,我们大人都失去了那份自然。而艺术的创造也正是要靠着顺其自然,在一统中求得变化。缘缘堂被日军轰炸毁于一旦,但是丰子恺却不会忘记在缘缘堂渡过的岁月。
评分子恺先生说自己最关心四件事:天上的神明和星辰,地上的艺术和儿童。这个小册子多多少少体现出来,难得的是,子恺先生对于儿童的关注。他从儿童的健康活力,看出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不自然与残疾,看出自己作为大人被世俗同化了以后的可怜之处。他讲要像儿童一样,把种种关系摘去,只看客体本身。可是我觉得子恺先生虽然极力在追求这种纯粹的,实在却没法子做到。他心思太细腻,留学日本,又受到物哀思想的强烈影响,剥个螃蟹钓个鱼都觉得自己因为杀生,可恨得很。固然可看出他的慈悲心禅心,可总觉得这样的小心翼翼难免有些可悲。
评分真是一个温柔的人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