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1821~1867) (Baudelaire,Charles)
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 ,卒于1867年8月31日。自幼与母亲感情深厚,与继父格格不入,养成忧郁而孤僻的性格。1841年始发表诗歌,后来收入诗集《恶之花》。同时他还撰写《 1845年画展 》 、《1846年画展》等文艺评论,以及《年轻的魔术师》、《拉弟法格》等小说。参加过1848年革命。革命失败后,他意志消沉,埋头于文学创作。
诗集《恶之花》初版于1857年 ,共收诗100首 ,分5 个部分,出版后即遭攻击和诽谤,甚至受到法院制裁。第二版删除了6首,又增收30多首新作,分为6个部分。诗人死后 ,他的朋友们编订了第三版 ,共收诗157首 ,其中包括被删的6首,仍为6部分:①《忧郁与理想》,描写诗人物质上的匮乏和精神上的痛苦,虽然试图追求美和爱情来排遣愁思,实现理想,但结果失败;②《巴黎风光》,把目光从内心转向外部,静观巴黎城市的景色和社会现象,心中感到忧伤;③《酒》,诗人求助于酒,然而酒的天堂是虚幻的;④《恶之花》,深入到罪恶中去体验快感和痛苦,得到的却是绝望和对自己的厌恶;⑤《叛逆》,因对周围世界的厌恶而对上帝提出责问;⑥《死亡》,表达诗人最后到死亡中寻求安慰和解脱。《恶之花》是诗人追求光明、理想的一份失败记录 。其形式和内容在法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具有古典诗歌的明晰稳健,格律精严,音韵优美的特点,因内容奇特、想象奔放、放荡不羁而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成为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影响深远。
法国伟大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部表现西方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的诗歌艺术作品。然而病态未必不是一种美。波德莱尔的天才,恰恰表现在他能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也能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恶的存在,并通过诗歌化腐朽为神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恶之花》是“恶”的艺术,而不是恶的颂歌。
《恶之花》公开发表之初,作者被指控“亵渎宗教”、“伤风败俗”,被判罚款;后来该诗集又成了文坛争论不休的话题;如今,人们对它却好评如潮,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断攀升,不仅被编进文学教科书,而且还被纷纷列入大学必修课程。同一个人,同一部诗,其命运何以有天壤之别?——波德莱尔和他的《恶之花》的历史命运就是社会病态的表现,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朵“恶之花”。
这个图真是神了! 我们都看过比亚兹莱的恶之花插图,我觉得可以说表现出了恶之花的“邪魅”;比亚兹莱华丽唯美且诡异的画风很好的诠释了波德莱尔诗中那种“恶之美”,堪称经典。唯一遗憾的是图量太少,完全不能匹配这样一架构造宏大的恶之史诗,我深感为憾! 直到我看到这个版...
评分波德莱尔是批评家和诗人,除了这本传世的诗集《恶之花》,他还写了一些散文和文学、美术的评论。他的文章大多是发表在报纸杂志上。一般说来,这样的短文所具有的力量总是有限。但波德莱尔的这些短评使人们对艺术的观念产生改变,他被称为现代艺术的奠基者。 尊崇理性是波德莱...
评分这个版本的翻译辞藻华丽,又极富音韵美,虽然还是充满宗教色彩的诗歌,却也没有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感,适合朗诵。 《恶之花》的世界是想象的夸张的世界,同时又是真实的赤裸的世界。宗教、神话、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这些都是波德莱尔的取材来源,时不时穿插一些光怪陆离的画...
评分梦是什么?梦是一种“由金属、大理石/和水构成的醉人单调”(《巴黎之梦》)。 在所关注的学建筑的某位友邻中看到一条关于“中国梦”的广播(http://www.douban.com/people/CrusaderTan/status/1160758948/): “某大员说中国梦。我认为,要让中国人有梦(不是妄想)的关...
评分《恶之花》的美妙之处,正在于那些血腥暴力、阴郁黑暗、强大牛X而又支离破碎的片段,让人反复穿行在阴霾的天幕,忧心忡忡那些不知何时会席卷而来的雷雨闪电,体味飞翔的速度中生存的快感,抒发一种不可言说的异样的情怀……《应和》是我对波德莱尔诗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
告诉垂死者,狼已闻到死人味...
评分版本不好
评分波德莱尔是个有意思的人。但这个译本拘泥而无感。
评分不喜欢这个译本。
评分就算是读过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