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等。
鲁迅的作品不是畅销书,是常销书,能够这么被出版的中国作家并不多。对于那些求生存而不苟活的人,想庄严的工作的人,鲁迅能够激发人的生命力,是生命力的能源,无论你领会多少或深浅如何。
- 小時候看了《徬徨》、《吶喊》, 後來就一直沒看魯迅的書了。在這樣缺乏'原材料'下看汪暉分析魯迅, 其實真的是隔山打牛, 蠻大難度。 - 雖然如此, 但還是很有收獲。他那篇《"死火"重溫》的代序, 寫得很好看, 很鼓舞人心。 -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知識分子, 他...
评分晚上的课,本不想发言的我被点名发言。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却谈到了汪晖的《反抗绝望》。也许是这段时间越来越害怕听到某些声音,想说的话却没有说,想做的事却没有做。也许我就是韩寒《杯中窥人》里的那个人,妥协是可怕的。自己不应当如此,自己再翻开汪晖的《反抗绝望》,汲取...
评分鲁迅从来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唐弢在为汪晖初版作序中指出鲁迅应该作为“一个应该大写的文学主体”(1988),那是在思想解放轰轰烈烈的80年代,人性、人心、人道主义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得到提倡和鼓励。我理解他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不断去阅读鲁迅、阐释鲁...
评分《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是著名学者汪晖(专栏)的博士论文。该书1990年由台湾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版;1991年,作为《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之一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该书作为《回望鲁迅》丛书之一种,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汪晖为2000...
评分其实有几个比较精辟的论点,但说理太不清澈
评分太有趣。
评分第三次读,不确性自己是否读懂了,但是较之前两次确实多懂了些。汪这本书语言的缠绕倒是其次,主要在于其写作方法和模式是一种浇筑型的结构,预先设定好一个模型讲思想‚语言等等分别填进去,不仅显得冗长而且生硬,典型体现在中间物一节。当然,汪的优点在于能够从心学的角度去挖掘鲁迅虚的思想使之成为一个活的灵魂,而不是纠缠于实的历史让其变为一个死的标本。相较于比较著名的反抗绝望我倒更属意第一节鲁迅思想的悖论,用一种辩证的“反现代的现代性”模型去解释鲁迅的思维,在一些行文论述中还带有建构的色彩。最近读的几本汪的书在第一编中也都有影子,可见一个好的研究往往可以在接下来十多年不断衍伸。最为人诟病的是语言,反复读还是能明白他的意思的,当然一部分原因汪对于其使用的哲学理论也是一知半解,语言不干净根底在思想不清晰。
评分老大,拜托你可不可以好好说话,别成天绕弯弯,你应该做得到的呀。看你的书文字让我很郁闷啊!
评分作为一个历史中间物,鲁迅自己的历时性在这本书中却是缺席的。汪晖对'历史中间物'的发挥让人想到萨特对'mediation'的讨论。不知道有没有用譬如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鲁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