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史著作。著者鲁迅。这是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的讲义。初版本于1923年12月及次年6月分上下两卷由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发行,由讲义名《中国小说史大略》改名《中国小说史略》。1925年9月,作者稍加修改后由北新书局合为一册印行。1930 年,又对其中3篇作了修订,再版重印。全书共有28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是中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另有《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1篇,是作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可以看作是《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现收入《鲁迅全集》。单行本亦附载此篇。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序言中称:“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此书重印时,鲁迅在题记中又说:“此种要略,早成陈言,惟缘别无新书,遂使尚有读者。”由今观之,此书的确有应补阙拾遗及辨讹疏证之处,如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似乎并未辨明《聊斋志异》与六朝志怪的本质...
评分鲁迅这册薄薄的《中国小说史略》用今天的学术要求来看可能并不算尽善尽美。鲁迅的评述好听点来说是简约,不好听点说就是在资料不足、基础有限情况下的将就。当然,不影响这册学术小书在古中国小说研究中独一无二的伟大地位。 古代中国的小说和诗文是割裂的,虽然小说和诗文之间...
评分《中国小说史略》上起远古神话,下迄清末谴责小说以至黑幕小说,网罗古今,气吞全牛。面对如此浩大的巨作,我选取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想要谈谈的几个点来说一说。 首先是对于“小说”一词的诠释。 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所...
评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序言中称:“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此书重印时,鲁迅在题记中又说:“此种要略,早成陈言,惟缘别无新书,遂使尚有读者。”由今观之,此书的确有应补阙拾遗及辨讹疏证之处,如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似乎并未辨明《聊斋志异》与六朝志怪的本质...
评分这个版本的一大优点就在于书后附录的李梦生编“《中国小说史略》引用小书书目简介”。 现引李先生简介说明在下:“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鲁迅先生原著,特将《中国小说史略》中所征引小说逐一查考简介如次。凡在正文中已作重点介绍的(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从简从略...
含文言文《中国小说史略》(周锡山解读)和白话文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自己几年前买过一本《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还是这本在图书馆借的解读本的更好,周锡山的点评挺到位的,不为尊者讳,肯定的部分也肯定。后面分为六讲的附录,所讲内容其实大致就是前者的缩略版。
评分有意思
评分传承不够,西学不精;既想传统,又想西进,这就是当下大部分中国人对民族前途迷茫不清、精神分裂、极端对立、争执不休的根源。正确的路径应该是顾准先生的路径:在精密梳理中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超越中西之争,吸收全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历史三峡”,实现和平转型和升级。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既传承传统,又精进西学,在比较中锤炼、选择人类发展的真正精华营养,为民族发展提供智识帮助。这...
评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研治中国小说史有筚路蓝缕之功,但从字数上来说,以区区十余万字而将千余年的小说发展演变做一清晰描述,可谓惜字如金,故鲁迅说“虑抄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从内容上来说,则只能抉取要点,抓住关键,故鲁迅又称“省其举例以成要略”
评分文学学士,小说史,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