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奎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
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953年1月生
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
學黨史係,曾任《黨史研究雜誌編
輯、中國人民大學黨史係講師。專著
有:《共産國際和中國革命(閤
著)、《海市蜃樓與大漠綠洲 近
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潮研究(閤篇)、
中間地帶的革命、馬剋思主義中
國化的曆史進程。
《失去的機會》為抗日戰爭史叢書之一。
所谓“抗战前后”,实际上包括了1936-1946年间的两党谈判,最后一章还涉及了国民党大势已去之后的北平和谈。对共产党一边来说,是从濒临毁灭、到起死回生、逐渐壮大、再到击败对手的过程;对国民党来说,是其合法性由于抗战而至顶点到被共产党彻底打垮的过程。这期间到...
評分p8:2月23日,邓文仪急匆匆地打电话要求与王明见面。似应为1月23日 p45:允许张学良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似应为五届三中全会。 p46:注释1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二中全会电。。似应为三中全会。 唉民族罪人。。。。。。。。。。。。。。。。。。。。。。。。。。。。。。。。。...
評分虽然没看书 但是 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疑问,国共两党到底能否共存。 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努力过,但是失败了。 于是我猜测,是否,国共的共存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一山不容二虎 两虎必相争
評分 評分书名为“失去的机会?”,我一直对这个问号觉得别扭,国共十余年的谈判过程中当然不乏和平统一的机会,为何要画蛇添足的加个问号呢?读完此书后,虽然杨奎松并未提出观点,但我大抵知道这个问号的涵义了: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观念形态、政治地位和社会基础造成双方截然不同的政...
讀罷此書可以更明確的獲悉國共兩黨及其黨魁,其實都沒有真正想如其所宣稱的那樣,試圖讓中國走上多黨民主製度,都是準備維持一黨製度!一個以國傢統治黨的法統來行事,一個則以國民渴望的民主訴求來行事,實際上目的都是一樣的,即黨國體製!
评分讀罷此書可以更明確的獲悉國共兩黨及其黨魁,其實都沒有真正想如其所宣稱的那樣,試圖讓中國走上多黨民主製度,都是準備維持一黨製度!一個以國傢統治黨的法統來行事,一個則以國民渴望的民主訴求來行事,實際上目的都是一樣的,即黨國體製!
评分:)
评分嘴炮版國共內戰簡史,中國式政治談判藝術的操作手冊,資料相當豐富(楊奎鬆對史料的取捨選擇能力堪稱大師級),立場中肯不偏不倚(完全擺脫主鏇律的俗套腔調),屬於中國近現代軍事政治史的上佳之作,其實書中的所有談判都未能真正達成一緻,都是拖延時間的手段而已,因為“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休想在談判桌上得到”
评分讀於本科時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