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过时的书,收录的是《纽约书评》1963-1993年的论文选。但有价值的东西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就譬如“严肃”和“有趣”这看似水火不相容的一对,却能在一本杂志中联手作为主流特色出现,这不能不说是本书所以“有价值”的奠基石。同时,译者越三道关卡(原著、书评、译本)依然有勇气付梓出版,那肯定得先吆喝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吧。
我曾经跟老许先生的一位钢丝(为其名誉着想,暂隐去尊名)分享一点小感悟:我总算明白我为什么讨厌许知远了。因为我看到了真正的好文章。 这篇文章同样是“场景式”的开头,我对老许类似“18XX年,巴黎的某个街道拐角”的开头太过于敏感,所以一下子警惕起来。 不过这种警...
评分这本书是在一个破败的小书店找到的,跟一堆盗版书放在一起,所以也就卖了盗版的价格。还没有看,翻译作者也不了解,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如果能评价一下里面的翻译水平那就再好不过了。读书,最怕曲解。
评分告别集体阅读 丁国强 在这个媒体泛滥的时代,我们很难有心情去玩味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无论是通过电视、网络还是报纸杂志,我们的目光例行公事般接触那些泡沫画面和空泛文字。留住一册杂志像锁定一个电视频道一样难乎其难。难道我们感兴趣的只是不停地翻动纸页的声音...
评分作者/斯特拉文斯基;译/高宏 纽约书评记者:您就贝多芬的奏鸣曲和四重奏曲谈了您的一些看法,但却并未谈及贝多芬的交响曲。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这是因为我们对那样大众化的音乐还没有合理的认识。我对否定的批评不感兴趣,而进行肯定又太难了,正如帕波教授所认为的那样:...
评分内容有趣,翻译得差
评分翻译错误好多...
评分汉娜阿伦特阿伦特对权力的解读让我有了新的观念,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洞察力和文笔相当惊人。以后碰到他俩的文要看。还有恩斯特容格尔日记,这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有趣。
评分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读读当年的冷战气味其实还蛮有意思的。看得见米国的“高端知识分子”如何有意或无意地被意识形态所操纵——普世价值那会儿还不普世呢。所以有的书是过时了才好看。
评分很不容易才买到这本书,强力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