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導論

社會科學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作者:亨特
出品人:後浪
頁數:480
译者:康敏等
出版時間:2012-7
價格:6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0044588
叢書系列:後浪大學堂
圖書標籤:
  •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 通識
  • 科普
  • 社會
  • 入門
  • 大學堂
  • 人類學
  • 社會科學
  • 導論
  • 基礎理論
  • 社會研究
  • 人文科學
  • 社會結構
  • 社會現象
  • 學術入門
  • 社會變遷
  • 社會行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初版於20世紀30年代由芝加哥大學九位教授編就,後曆經多次更新再版,暢銷八十餘載,堪稱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典範。

幾代編撰人秉持客觀與理性的基本理念,緊跟形勢變化做齣重大調整。尤其是第12版,為瞭反映9•11事件之後新的政治、經濟現實,在政治學和經濟學幾章有瞭根本性變化。

本書將全球視角、人類學視角、心理學視角,以及社會學視角和曆史視角等融閤,以常識的視角,將寬廣領域的重要知識傳授給學生,盡可能地避免提供、修正和討論一些學生已經熟知的東西。不僅廣泛而均衡地涉及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而且在章節安排上甚有係統,對社會科學各門類兼顧而且周全,再加之書中增加的大量照片、地 圖和圖錶,更加有助於學生對社會的基本瞭解,以及深入研究。

著者簡介

亨特(Elgin Hunt),本書最早的作者之一,50年代成為唯一作者,直到60年代末由柯蘭德接手。曾任威爾遜學院社會科學係主任。

柯蘭德(David Colander),米德爾伯裏學院“剋裏斯蒂安•A•約翰遜”傑齣教授,曾獨立撰寫、閤作撰寫或編輯過四十餘本著作和一百五十餘篇論文,其研究範圍覆蓋經濟學領域的眾多課題。他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瓦薩學院和邁阿密大學任教。2001—2002年間,當選為普林斯頓大學“斯坦利•凱利”傑齣教授。

圖書目錄

前 言 1
專題目錄 7
第一章〓社會科學及其方法 1
1.1 社會科學 2
社會科學是一套規則體係 8
科學方法及其應用 9
方法論與社會科學 12
1.2 社會科學方法 15
社會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18
社會科學裏的常識 20
統計資料的運用 20
跨學科研究方法 21
1.3 社會科學與社會 23
持續存在的問題 23
價值、術語和修辭學 24
1.4 小 結 24
第二章〓人的起源 33
2.1 人類的起源 34
達爾文與進化論 34
遺傳學的新進展 37
新進展的含義 38
社會生物學 39
間斷平衡論與漸變論之爭 40
2.2 人類的進化 42
科學、信仰與論戰 42
現代人的祖先 44
2.3 小 結 50
第三章〓西方社會的起源 55
3.1 從石器時代到農業時代 55
3.2 早期文明 56
現代文明的搖籃:美索不達米亞
和埃及 56
希臘文明的發展 59
波斯帝國 60
羅馬文明 61
3.3 中世紀(公元476—1453年) 65
3.4 文藝復興 68
3.5 現代經濟政治體製的發展 70
民族國傢的興起 72
18世紀50年代—19世紀50年代
的工業與政治革命 73
3.6 小 結 75
第四章〓社會、文化與文化變遷 79
4.1 文化與社會的本質 81
文化及其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 81
文化的基本元素 81
4.2 文化融閤 84
4.3 文化、社會與社會變遷 85
4.4 流行的社會變遷理論 86
導緻文化變遷的原因 87
語言與文化變遷 90
穩定文化的因素 90
社會變遷對比社會穩定 92
4.5 社會變遷與社會問題 92
文化遲滯與社會問題 93
文化遲滯論的局限 94
4.6 文化比較 95
人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95
文化相對主義 95
研究社會的方法 97
第五章〓地理學、人口學、生態學
與社會 101
5.1 地理學 101
5.2 人口學 103
人口估算 104
人口增長的決定因素 104
不同階段的人口增長 106
統計人口的問題 107
馬爾薩斯理論 108
人口與生活資料 108
適度人口概念 109
人口質量問題 110
5.3 生態學:地理、人口與環境的
相互作用 111
生態平衡 111
汙染與保護 112
5.4 小 結 115
第六章〓技術與社會 119
6.1 工業革命 121
美國工業製度的發展 122
標準化、互換性與批量生産 122
技術與全球化 125
機器與失業 126
6.2 技術與社會變遷 127
技術造成的問題 127
技術、等級製與階級體係 127
自然資源、經濟學與技術 129
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的極限 129
全球氣候變暖 130
6.3 曆史上的技術 131
6.4 未來的技術 132
技術進步的社會基礎 134
未來的衝擊? 135
第七章〓心理學、社會與文化 139
7.1 個體的社會化 140
童年的重大意義 140
個體環境差異的重要性 141
極端隔離對孩子的影響 141
7.2 人格及其發展 143
天性/教養之爭 143
行為的解釋 145
良好適應的個人 146
適應與正常狀態 147
弗洛伊德的人格概念 147
大眾心理學 150
7.3 智力、個人適應與正常狀態 150
智力測驗 151
智力與個人的適應 155
7.4 越 軌 156
越軌的主要理論 156
越軌的社會學解釋 157
越軌的經濟學解釋 159
對各種越軌理論的總結 159
7.5 小 結 160
第八章〓傢 庭 163
8.1 不同的傢庭模式 164
配偶的數量 164
配偶的選擇 165
傢庭控製權 166
世係的計算 166
8.2 傢庭在社會中的功能 167
社會變遷與傢庭功能:一個案例 167
傢庭模式的變化與傢庭的功能 168
8.3 今天的美國傢庭 171
約 會 173
性與單身 174
子 女 176
老年人 176
傢庭破裂和離婚 177
單 身 180
同 居 180
同性戀傢庭 180
8.4 變遷中的傢庭 181
技術對傢庭的影響 181
傢庭的未來 182
第九章〓宗 教 187
9.1 宗教的本質 188
9.2 今天的幾大宗教 189
印度教 190
佛 教 192
猶太教 193
伊斯蘭教 196
基督教 199
9.3 宗教在社會中的作用 202
宗教是道德觀的一個來源 202
宗教對教育、藝術和文學的影響 203
宗教與政府的潛在衝突 203
第十章〓教 育 207
10.1 作為社會控製機構的學校 208
美國教育製度的雙重目的 208
10.2 美國教育的發展 209
美國學校的民主結構 212
學校體製的規範化 213
10.3 對學校體製的考察 215
技術變革與教學 216
私立學校與傢庭學校 216
特許學校、私有化與
學校財務睏境 217
教 材 218
輟 學 219
多元文化主義、協作學習與
製度公平 219
美國學校有多好? 221
追求卓越 222
大學課程的變遷 224
美國的教育體製公平嗎? 225
普通公民應當接受多少教育? 226
10.4 經濟、政治與社會製度的
相互作用 227
第十一章〓社會分層與經濟分層 231
11.1 社會分層的類型 232
莊園製 232
種姓製度 232
社會階級 233
11.2 社會流動 237
11.3 經濟不平等與社會不平等 238
收入不平等的原因 239
測量貧睏 240
11.4 縮小社會與經濟不平等 241
誰在嚮上流動? 242
收入提高與階級差彆 243
美國人的階級意識 244
階級意識與勞工運動 245
關於美國階級體係的小結 245
第十二章〓分層、少數族群與歧視 249
12.1 人種與族群 249
質疑族群和人種的優越性 250
種族偏見與歧視 252
大熔爐 253
12.2 少數族群 253
美國原住民 254
非裔美國人 255
西班牙語裔 262
亞洲裔 264
移民與少數族群 266
宗教少數群體 268
性彆少數群體 269
老年人 274
12.3 小 結 276
第十三章〓政府的結構和類型 281
13.1 政府的主要功能 282
維護內部秩序和外部安全 282
確保正義 282
保障個人自由 283
調控個人行為 284
促進總體福利 284
13.2 關於政府本質的爭論 285
政治理論與政府 286
關於政府本質的三種觀點 286
各種觀點中的真理成分 289
13.3 政府的類型 289
民主政府 289
專製政府 293
13.4 政府並不簡單 299
第十四章〓美國的民主政府 303
14.1 美國政府的曆史發展 303
14.2 美國政府的結構 305
中央政府的結構 305
中央政府的性質 307
14.3 政治程序 317
政 黨 317
選 舉 319
第四集團 322
政治精英 322
軍工復閤體與壓力集團 323
14.4 對民主政治程序的評估 325
第十五章〓其他國傢的政府 329
15.1 法國政府 329
法國的議會製 330
法國的行政部門 332
15.2 墨西哥政府 334
15.3 日本政府 337
15.4 俄羅斯政府 340
15.5 沙特阿拉伯政府 343
15.6 關於政府的若乾要點 346
15.7 政府未來的變化 346
第十六章〓經濟活動的組織 351
16.1 經濟體的本質 351
經濟體的功能 352
經濟學與社會科學 352
經濟欲望與經濟物品 352
文化的經濟層麵 353
主要經濟問題 353
計劃經濟和非計劃經濟 354
16.2 經濟體製的演變 354
從封建製到重商主義 355
從重商主義到市場經濟 355
從市場經濟到混閤經濟 356
16.3 市場經濟 357
市場經濟如何運作 357
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360
16.4 美國經濟的性質變化 360
16.5 前蘇聯經濟體製的巨變 361
社會主義思想的曆史發展 361
社會主義與共産主義 362
計劃經濟與非計劃經濟
如何運作 363
中央計劃的問題 364
為什麼中央計劃沒有實現目標 364
從計劃經濟嚮非計劃經濟
過渡的問題 365
16.5 經濟體製的繼續演變 366
第十七章〓政府與經濟 371
17.1 政府在經濟中的直接作用 371
政府提供的商品 372
美國的社會保障製度 373
其他政府開支項目 375
政府的宏觀經濟角色 376
17.2 政府在經濟中的間接作用 380
經濟調控問題 380
政府的低效與浪費 381
17.3 小 結 382
第十八章〓國際政治關係 385
18.1 國際關係中的國傢 385
民族國傢 386
民族國傢的建立和消失 388
18.2 國際社會中的權力 389
國傢權力的性質和來源 389
權力的其他來源 394
維護安全 395
18.3 外交政策 396
地緣與外交政策 397
價值觀、意識形態和外交政策 398
18.4 國際社會中的美國 400
總統與外交政策 400
美國的外交政策 402
第十九章〓國際經濟關係 407
19.1 貿易術語 408
國際貿易平衡和國際收支平衡 408
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 409
19.2 國際貿易的利弊 410
國際貿易的三個好處 410
國際貿易的弊端 411
為何不能做到趨利避害 412
19.3 國際貿易壁壘 413
進口關稅 413
進口配額 415
消除關稅壁壘 416
全球化與貿易壁壘 417
19.4 外 匯 417
外匯的意義 418
固定匯率製和浮動匯率製 418
19.5 小 結 421
第二十章〓發展中國傢的政治經濟 425
20.1 發展中國傢的問題 428
政治共識問題 428
腐敗問題 429
經濟問題 429
債務問題 431
人口問題 432
人纔外流問題 432
不可能的任務:給潛在領導者
的建議 433
20.2 發展中國傢的選擇 434
政治選擇 434
經濟選擇 434
外交選擇 434
人口問題的選擇 434
人纔外流問題的選擇 435
誰會是下一個領導人? 435
20.3 個案研究 435
中 國 435
墨西哥 437
烏乾達  439
20.4 小 結 441
第二十一章〓國際機構與尋求和平 445
21.1 戰爭問題 446
戰爭的起因 446
解決戰爭問題的方法 448
21.2 聯閤國 450
聯閤國價值何在? 451
聯閤國在維護和平中的作用 452
聯閤國的其他手段 455
21.3 展望和平 456
世界上的動蕩地區 458
全球反恐戰爭 463
譯後記 466
齣版後記 46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相当丰富的信息量,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地理环境人口宗教乃至政府科教经济运转以及国际合作几乎无所不包. 就像作者一直想要展现给我们的, 在能对种种问题作出评价之前最好有机会对最基本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而上述的每一个分支亦或多或少的对相关的学习有所启发,是一本不错的...

評分

这部书据说是美国大学中极为畅销的社会科学的通识教课书,用于大一新生的通识课上使用。我没有去进行调查是否真是如此,只不过看到这本书出版是20世纪30年代,然后不断再版更新,算下来距今也将近80年了,按照这本汉译的12版,也差不多70年了,也都不是很短的历史。就这方面来...  

評分

相当丰富的信息量,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地理环境人口宗教乃至政府科教经济运转以及国际合作几乎无所不包. 就像作者一直想要展现给我们的, 在能对种种问题作出评价之前最好有机会对最基本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而上述的每一个分支亦或多或少的对相关的学习有所启发,是一本不错的...

評分

相当丰富的信息量,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地理环境人口宗教乃至政府科教经济运转以及国际合作几乎无所不包. 就像作者一直想要展现给我们的, 在能对种种问题作出评价之前最好有机会对最基本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而上述的每一个分支亦或多或少的对相关的学习有所启发,是一本不错的...

評分

相当丰富的信息量,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地理环境人口宗教乃至政府科教经济运转以及国际合作几乎无所不包. 就像作者一直想要展现给我们的, 在能对种种问题作出评价之前最好有机会对最基本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而上述的每一个分支亦或多或少的对相关的学习有所启发,是一本不错的...

用戶評價

评分

隻記得作者的一個預言:總有一天社會科學將會是一個統一的江湖

评分

社科類本科生讀物,無功無過

评分

社科類本科生讀物,無功無過

评分

還是比較適閤高中生……//越來越不喜歡看各種零散的facts,悲劇……

评分

簡直遭透瞭……直接忽視瞭至關重要的地理學的存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