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高跟鞋、口红、毒品,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里。你可以停止说话,可以拒绝倾听,但是你永远无法停止表达意义。有人说人类的生存就是符号的生存,在我看来人类真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动物,作茧自缚一般将自己粘贴在巨大的意义之网上,又不停地担心被抛弃,没能在密密麻...
评分香烟、高跟鞋、口红、毒品,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里。你可以停止说话,可以拒绝倾听,但是你永远无法停止表达意义。有人说人类的生存就是符号的生存,在我看来人类真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动物,作茧自缚一般将自己粘贴在巨大的意义之网上,又不停地担心被抛弃,没能在密密麻...
评分 评分描绘平常事,信任观众。 遗憾没能早几年读到这个哪都买不到只能翻印出来的书。 曾经关于电视的一切分析与批判在互联网时代重来一遍,一代更比一代强势的媒介机能之下,貌似总以眼球的名义引导人民去向本不重要的一切。 眼球是谁臆断的呢? 过年看《我是歌手》被刘欢女儿对父亲...
评分: G22/4223
评分又是傅子推荐,一本跟古代汉语八辈子没关系的书。
评分真是对于丹等百家讲坛派知识分子的绝好画像+N
评分真是对于丹等百家讲坛派知识分子的绝好画像
评分也许是好歹学新闻学了这么几年,坦白讲,布氏这本小书并没有带给我多少冲击。引起我兴趣的是布氏的行为本身的反讽意味,便是在1996年通过上电视来批判电视,他所谓的“参与性对象化”的研究方法。对于书本身,正如周宪所言,有两个主题:一是电视是一种反民主的象征暴力;二是电视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第一个主题可和《娱乐至死》比对;第二个主题可牵涉出“场”的分析,相当精彩。但我对布氏的策略“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必须建筑一种象牙塔”表示充分的怀疑,尤其如今MOOC的盛行。回到中国的现实语境,我倒是想起钱钢所提出的五种传媒生存环境的角色和力量,分别是政治权力、市场经济、新闻媒体、资讯科技和公民社会,这种动态博弈的过程类似于”场“,但更宏观。而布氏作为社会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力又在微观层面上做了一个补充,相得益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