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百年來,和我們中國比鄰而居、時而友好可愛、時而凶惡可憎的是這樣一群性情的奇特的人。
本書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日本、矛盾的日本、美醜善惡並存的日本、一言難盡的日本……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負已定,美軍逼近日本本土。美國政府嚮人類學傢徵詢對策:如何對待這個危險的敵人……
本書由此誕生。
本書為你拔開曆史疑霧
揭開二戰軍事成敗背後真實的較量
為什麼日本要侵略中國?
為什麼美國投下瞭原子彈?
為什麼美國又要幫助日本復興
日本會不會嚮亞洲再舉屠刀?
這是一本講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錶作。二戰後期,日本敗局已定,美國對是否進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彈和占領日本後是否保留天皇,無法做齣決斷。因此委托著名女人類學傢本尼迪剋特通過對日本的研究提供對日本政策的依據。由於承載著這樣一個可能改變一個國傢上億人命運和整個世界格局的重大曆史使命,此書的誕生便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和價值。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徵,該書被命名為“菊與刀”,正好象徵瞭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雙重性——生性好鬥而又溫和謙讓;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桀驁自大而又彬彬有禮;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忠貞不二而又心存叛逆;勇敢而又怯懦。雖然日本在曆史上曾多層次“剋隆”中國文化,但實際卻貶抑中國人道德價值觀的核心;雖然大量引直西方觀念,骨子裏卻是與西方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恥感文化”。雖然日本學者不同意書中的觀點,但1951年此書被列入日本《現代教養文庫》,至1963年重印36次。
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其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她本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類學,是Franz Boas的學生,1923年獲博士學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齣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
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
評分在我看来,尽管本尼迪克特同学多次有意识地对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但是她写到的那些日本特征还是有好多应该算在中国头上。比如重视等级秩序的传统,情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重视一些非功利的个人修行,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真正属于日本独特性的,应...
評分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提起了解日本,肯定就会有人推荐《菊与刀》,并且他还说不定会绘声绘色的说,这本书是一位美国专家对日本国民性的深刻解读,在后续的岁月里成为连日本人都认可的大作。据说要了解日本,这本书不可不读。所谓一手持菊,一手握剑的形象也被中国很多作者所热切...
評分从人类学的角度,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这本书试图找出答案。 距离鲁思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对于日本这个能够轻易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鲁思语)的民族来说,很多表面上的东西也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此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
評分從學術角度來看日本人的變態
评分不錯不錯
评分經典,人情,等級,兩麵性
评分不錯不錯
评分說實話,我很驚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