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菊与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
出品人:
页数:307
译者:廖源
出版时间:2005-2
价格:25.00
装帧:平装(无盘)
isbn号码:97875087026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日本
  • 菊与刀
  • 文化
  • 人类学
  • 历史
  • 社会
  • 了解日本
  • 日本文化
  • 文化人类学
  • 社会学
  • 行为模式
  • 礼仪
  • 荣誉
  • 耻感
  • 二战
  • 美国文化
  • 文化冲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千百年来,和我们中国比邻而居、时而友好可爱、时而凶恶可憎的是这样一群性情的奇特的人。

本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矛盾的日本、美丑善恶并存的日本、一言难尽的日本……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已定,美军逼近日本本土。美国政府向人类学家征询对策:如何对待这个危险的敌人……

本书由此诞生。

本书为你拔开历史疑雾

揭开二战军事成败背后真实的较量

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

为什么美国投下了原子弹?

为什么美国又要帮助日本复兴

日本会不会向亚洲再举屠刀?

这是一本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作。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由于承载着这样一个可能改变一个国家上亿人命运和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使命,此书的诞生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不二而又心存叛逆;勇敢而又怯懦。虽然日本在历史上曾多层次“克隆”中国文化,但实际却贬抑中国人道德价值观的核心;虽然大量引直西方观念,骨子里却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耻感文化”。虽然日本学者不同意书中的观点,但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重印36次。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目的――了解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 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
第六章 回报万分之一的恩情
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 洗刷罪名
第九章 人情世故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  

评分

死亡=悲哀=美,这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一个等式。 死亡在到来的那一刹那,如同樱花绚烂地飘落,这是美的极致,也是他们所想要的理想状态。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亡意味着纯洁、干净和超脱。他们毫不畏惧死亡,坦然地面对死亡,欣赏死亡,而且他们像是在体验死亡,甚至乐于...

评分

收拾旧文档,看到这篇大一的作业,写的什么自己都不记得了,贴出来留个纪念吧~~ 《菊与刀》读书报告 阅读书籍 《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11月版 一、作者及其学术生涯简介    1.作者生平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是美国当代著...  

评分

对于日本,我们这代人实在感情复杂。从小受的国家主义教育令人始终不忘历史的耻辱,最早接触的日本人形象是抗战题材电影上留着小胡子、愚蠢又凶残的日本军官,听到最多的日语是咬牙切齿的“八格呀路”;可是时间推移,这种单一印象受到无数信息的冲击和篡改,日本的电子产品是...  

评分

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个美国人剖析全日本民族,这事本身就很有意思。诞生于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之下,行文通俗易懂,观点较为恳切

评分

这曾经是我最喜欢的书。比起仅仅剖析过去形态的马后炮,提出预见性的建议并且对未来的事情做出精准的推测简直是超能力,更何况这是跨越文化体系的解读。和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私以为真是太委屈了。

评分

以人类学角度进行剖析,根深蒂固的耻感文化,诸多疑问都有所解答,作者从未踏足日本完全根据史料写就的著作,也许有不少错误,但也是了解日本社会不错的窗口。

评分

读过电子版的

评分

这个版本的特点是错字众多堪比盗版。第二次看这书,发现语境内外的研究之角度,观点正好互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