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在日本人身上表现得如此极端,足以成为其民族性的“品牌”。他们尚武又爱美,封闭又开放,自然又人工,顺从又反抗,视“瞬间”为“永恒”,模仿中又有创造……但是,一旦涉及“大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根本利益,日本人从来不含糊,而是清晰到极致。
这本《暧昧的日本人》,便是一本深度剖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书。作者以亲身经历解读日本,融敏锐的感性与深邃的理性为一体,发人所未发,所持论点独树一帜、立意新颖。在总体上对日本持批判态度,目光冷峻而客观,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其开阔的文化视野,使本书左右逢源,揭示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对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的文化,以及中日之间的差别等,都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作者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日本人及其生活背景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从大至阴云笼罩的“二战”五十周年祭、靖国神社、金元外交,小到塌塌米、和服、晨浴、相扑、茶道、名片、敬语、狗文化乃至大小便规则等,对此都逐一作了描述和剖析。他成功地将艰奥的学术问题通俗化、大众化,寓形而上的文化忧患于丰富生动的材料和自由不拘、明白流畅地表达之中。在他的笔下,“暧昧”这样—个难解甚至难说的话题不仅变得具体实在、亲切可感,转化为学理上的清晰与旨趣上的贴近,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穿透其表、正确观察日本的新的视角。
李兆忠,1957年生于上海,1978年初考入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初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1989年初赴日,游学四年,1992年底回国重操旧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出版专著有《暧昧的日本人》《东瀛过客》《看不透的日本》《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等。
日本文化大约确是迷人,外来者也常常沉醉其中。小泉八云、周作人自不必说,鲁迅、丰子恺亦屡有赞美之辞,直至好莱坞《最后的武士》,对日本文化都投射为一种纯净、片面的想象。在浩如烟海的日本描述中,本书作者独赏其中两种:旅居日本有年的戴季陶所撰《日本论》,从未...
评分因为钓鱼岛事件,让我对中日关系前所未有的关心起来。还特意在当当网上买了被誉为未来政治家的加藤嘉一所写的《中国,我误解你了吗?》,想看看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但说实话,比起出版社宣传的噱头来,它的内容确实浅薄得可以,勾起了阅读者的兴趣,却把人吊在半...
评分《暧昧的日本人》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日本国情、国民性的方方面面。虽然很多论述带有很强烈的个人经验色彩,但总体来讲还算全面、客观。 说道日本人的“暧昧”,我的综合理解是日本人在物质上极度排外、在精神上极度包容的一个基本矛盾。说到物质的排外,是跟日本孤立无援...
评分看完《菊花与刀》之后再看的此书,自然有个高下对比。 总的感觉,是信息含量不如《菊花与刀》丰富,常常是一个例子被引用几次,或借用《菊花与刀》的事例、观点,且一些地方分析的不够深刻透彻,觉得像是用各种资料拼凑而成。 当然也没说烂到无法成读,至少从叙述语言上讲,《...
评分这么多年过去,日本始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我们又必须互相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彼此长久的相处,或者说,和谐的战略性合作。随着两国外交上的一次次突破,即“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我们变得越来越重视两国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日本文化热”也就成了...
作者感情色彩太浓了,时不时就上升到爱国的高度,题目是讲日本,却几乎每篇都会说到中国,你爷爷的,哥看书才不希望接受爱国教育。讲日本也以负面批评为主,居然评分还挺高的,难道豆瓣被五毛攻陷了?
评分虽说语言尖酸了一些,态度有时有失公正,但关于日本介绍的全面,重要的是让人认识到日本人那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期待这样的日本为二战谢罪真是天真
评分看得很痛苦,实在是带了太多作者的个人色彩,这样的阅读是缓慢的。||后半部分写得比较客观,实在不喜欢任何作者把太强的个人观念,尤其是中对日的旧观念印象文字化。
评分一般般,权当消遣,写得太文学了,显然比不上菊与刀,纵式社会等书,甚至还不如韩国的学者那本缩小意识,太糟糕了。
评分作者感情色彩太浓了,时不时就上升到爱国的高度,题目是讲日本,却几乎每篇都会说到中国,你爷爷的,哥看书才不希望接受爱国教育。讲日本也以负面批评为主,居然评分还挺高的,难道豆瓣被五毛攻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