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作家,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本集由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提供文稿和样书,比较全面地呈现了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1932年在清华大学结识后来的夫人杨绛,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后随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困于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学校任教,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受冲击,当年11月与妻子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8月《管锥编》定稿。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这是一本三个小册子的合集,看得最久最细的还是《写在人生边上》,因为《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有许多学术性的文章,实在看不懂,而《石语》又是文言文,就都搁下了。 关于《写在人生边上》最喜欢的还是他的序,人生是一部大书,这个比喻很多人都用过,但是往往局限在感叹此书之...
评分今天在看钱钟书先生的《人生边上的边上》,是与《写在人生边上》和《石语》三册合订的版本。买的时候便觉得这本书名纠结,不想竟全在文章名字中流露出文章的风格和深意。《写在人生边上》就是类似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涵盖很多方向,有包括人生哲理,还结合作者的...
评分并无意说书写的不好还是什么 怪只怪自己学识太浅 作者真的有太多太广泛的阅历 篇篇文章 引经据典 字字句句 出自某书某节某段 表示某意 虽然自认为自己也看得几本书 国内国外的 古往今来的 但我真的看不懂这个 即使我字字句句慢慢的读 还是理解起来很吃力 只能说 建议初级读者...
评分今天在看钱钟书先生的《人生边上的边上》,是与《写在人生边上》和《石语》三册合订的版本。买的时候便觉得这本书名纠结,不想竟全在文章名字中流露出文章的风格和深意。《写在人生边上》就是类似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涵盖很多方向,有包括人生哲理,还结合作者的...
评分这本书是《钱钟书文集》其中的一部,其实杨绛在代当时病中的钱钟书写序的时候就提到,其实钱钟书本不想出文集的,一是因为他自认他的文章良莠不齐,二是文体各不相同,但我们的出版社以台湾已经出过文集为由让人身在大陆的钱钟书为难,一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他无法独善其...
把俏皮话说得这么有哲理,我只能点头称是
评分《写在人生边上》是10篇有趣的小文,其中《窗》(提及门表示欲望,窗表示享受)、《读〈伊索寓言〉》(“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等几篇最精彩;因为几乎每篇都精彩。钱先生掉书袋兼俏皮的本领令人欲罢不能,只觉有趣。 《人生边上的边上》有小文、序言和译文等。既有《谈中国诗》这样的名篇,又有“在某一意义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引合而相与比较的;在另一意义上,每一事物都是个别而无可比拟的”这样的妙语。 《石语》是钱先生为纪念其长辈陈衍而记录的一篇二人闲谈,其中青年钱锺书(尚未上清华)的非凡记忆力已从中展现。
评分真正的文人傲骨,也许口气里都有一份谦虚、一点刻薄,好像一套借力打力的太极,至于学识和修养,都浸到纸里去了,难解难分,自成一派圆融的格局。
评分私心读着钱老的书,觉得很多不知所云,晦涩难懂,才知道是自己文化底蕴不足,缺乏文化素养。也许有一天我会很明白书中的深层内涵,但那一天或许还很远,或许那时我已老去,已到我人生的边上了。
评分后面就看不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