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07年至1925年间所作论文和杂感23篇及题记、后记各1篇。
《坟》贯穿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要求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坟》中部分杂感,锋芒直指激烈的政治斗争。“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坟》中杂感艺术特色鲜明——气势跌宕,层层深入,收放自如。
附袭沙和王伟君插图。袭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之前对鲁迅有一个刻板印象:活到中年看鲁迅才最合适,有些人生阅历再看鲁迅会更合适。这个说法仔细掂量起来,倒没有什么错处,毕竟文字都是人生经验的结晶。 可现在却认为,最应该看鲁迅作品的,倒是像我这般年纪的青年人,三观还未形成完全,对事物的看法尚可有改变的余地的青...
评分此前还真没囫囵地读过鲁迅的杂文集——囫囵的意思,是说看囫囵的书而不是单独的文章。第一感受是:想必我一直的印象太偏了,鲁迅的杂文原来特逗!我并不懂什么是幽默,此刻只觉得这个逗字是不错的,就是很逗,字里行间仿佛都憋着笑。一点不横眉,一点不冷对——如果有的...
评分《写在《坟》后面》是鲁迅的杂文集《坟》的最后一篇文章,他没有谈世界、民族、青年与未来,而是罕见的谈了谈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他直面自己的怯懦与恐惧,又唯恐自己的文章带给青年朋友们一点点的误导与毒害:“还记得三四年...
评分曾在高中时听语文老师说过,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六位大家:“鲁郭茅巴老曹”。从小学课本里月夜下拿叉刺猹的闰土,到初中课本内那位谆谆教诲的藤野先生,再到高中课本中遇害于“三·一八惨案”的刘和珍君,鲁迅先生仿佛一直在我们身边,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似乎从未认认真真地了...
评分《坟》收录的作品跨度较大,从1907年到1925年,1927年出版,81年版《鲁迅全集》中定位是论文集,除了开篇的几篇文言文论文外,其它的,我觉得更像是长一些的杂文。 放在最前头的几篇论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论的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和人物,基本的立场是进化论的——这是当年教...
近来听大先生骂人,很有种穿越感,不知是他穿越到了现在,还是我穿越到了百年前的中国。
评分好的作品就像这样:过去多少年,都是经典,都在讽刺
评分鲁迅很强,书做得也不错,纸张蛮厚实的。
评分最喜欢这篇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