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識與通識》所收的十二篇文章,是阿城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發表於雙月刊文學雜誌《收穫》上的作品,談話的主題是「常識」。
例如談到「思鄉」,他認為思鄉就是思飲食,思飲食的過程,思飲食的氣氛;為什麼會思這些?因為蛋白在作怪。談到「藝術」,阿城的說法是:藝術乃是起源於催眠,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產生的作品再催眠閱讀者。再說說「鬼故事」吧,阿城說,鬼故事差不多就是在表達我們在文化中不得釋放的潛意識。
阿城希望藉由這些文字,將人們喚回一個真實無欺的世界,讓讀者不斷增進常識;每一次老錯誤的修改,每一次新知識的容納,都意味著常識的再次進展,是一個民智由蒙昧走向開化的過程。
D44/100 《常识与通识》 1227 第一篇是思乡与蛋白酶,蛋白酶与思乡有什么关系?按下不表。 都说民以食为天,果真《常识与通识》这本书的第一篇就写“吃”。读此文,感觉正在看《舌尖上的中国》的剧本! “鱼中最鲜的,我个人觉得是广东人说的“龙利”。清蒸,蒸好后加一点葱丝...
评分对以“常识”命名的书籍,我常有后天的抵制感。 这种抵制,大抵是从某报纸的文章《面朝常识,春暖花开》始。然无论我怎么“搔首弄姿”,也不晓得常识如何与“面朝”攀上亲戚关系,越发觉得别扭。 之后又遇到梁文道的《常识》。一抱窥探之心,在书店畅销书堆头...
评分阿城先生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戏称,将来要为自己撰写一个墓志铭,上写“读书驳杂,不足为训”八个大字。他的阅读量确实很惊人,不过其思维方式有一个规律可循,那就是利用科学新知,来解释文化与人性中的种种表现。这本书说的是常识。其实常识绝非尽人皆知,很多人之所以活...
评分FIKA讨论,要做个有学问的人(Learned man),基本标准是啥?我装逼说现代中国应该是英语、电脑和理财都能拿得起来。古代中国也许是礼乐射御书数,业余爱好琴棋书画诗酒花? 瑞典人大骇,说中世纪前我们还是野蛮人,和你们天朝上国真不好比!我们就两条基本标准: 1. 掌握至...
评分人类已进入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但很多常识我们仍然不具备,这是可悲的。但在中国,常识也不好多谈,因为常识即是真相,而这是一个面对真相有太多避讳的国度。 避讳未必都是坏事,有些真相因为太残酷,要敬而远之,忌于谈论。但避讳不能成为视而不见的借口,更不能以黑为...
思乡就是想吃的..深得我心..
评分二十年了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专栏,可惜买不到
评分思乡就是想吃的..深得我心..
评分真好。再多写他十几二十几篇该多好。
评分十余年过去,似乎又到了亟需普及常识的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