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散文的不朽篇章中,掇英三十一篇,出自18-20世纪的十四位作者的手笔。突出地反映了作者们独有的平和而丰富的情怀,幽默并略带讥讽的语境。书名取自18世纪的阿狄生的篇随笔名,漫话当时的市景民俗,卖报纸、卖点心、消防队……
书中选19世纪的代表作家为兰姆,其作品记录了他作为一个忙碌的小职员,在生活中找到带苦味的快乐和遐想。这里还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她在开创意识流小说的同时,用轻快的散文手法写下了她对文学的挚爱和印象,成为英国20世纪英国散文中的一奇葩。
休假前随手抓起着本书塞进行李中,真是一点也没有后悔。 非常适合在旅途中翻阅的读物。 当然,也适合在任何有闲情逸致的时候阅读。英国人写的随笔真是太棒了! 挑了吴尔芙/兰姆/阿狄生/夏洛特勃朗特/本森/鲁卡斯来看,因为他们最吸引我。 本来有点担心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和内容,...
评分如果不是周作人在《夜读抄》里谈到和这本书同名的文章,并给作者及其文章以高度评价,我想我是这辈子都不会去碰这本书的。可是我高估了我自己,我天生就不是看散文的料,再优美的散文也好,无论中英,我都看不进去。所以嘛,这本书,我只是勉勉强强地看了开头两篇和《伦敦的叫...
评分不错的书籍。尤为推崇他的翻译。味道很好,意味都翻译出来了。能够充分感到伦敦18世纪时期的潮湿,相当伦敦的英伦风情。 散文写的极其诙谐,让你很想再读下去。 总之,是本好书。
评分刘炳善老师的译文颇有些五四遗风.于嘻笑怒骂中话世态炎凉.以伦敦的叫卖声(On The Cries of Londn-Addison)和育婴刍议(A Modest Proposal-Jonathan Swift )两篇为甚,与原文风格相得益彰. 只是有些疑糊,对比先前翻看先生的另外一本译作--伍尔夫散文精选:书和画像,个...
评分说起惭愧,近来杂事繁冗,安身已成问题,立命更无从去谈。在这重枷箍体、快鞭催老的状态下,真如英随笔家兰姆所言,“一闹牙疼,或者脚脖子扭伤了——这时候,人就锐气顿消,灰溜溜的,只好安于某种卑下的生活动力。”即便此刻,也有糟心事来扰、将好不容易理清的思路截作一段...
九十年代书读的的很杂,基本是看到什么读什么。
评分《伦敦的叫卖声》
评分购于半亩堂
评分一些好作家。一些好文章。
评分好久没有看过散文集了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