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散见于1940年《法理学》一书中的有关法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资料集中在第一部分。本书第二部发和第三部分中对一般法律理论的实质性问题所作的论述,乃是以某些蕴含在我研究法理学问题的进路中的哲学假设和方法论假设为基础的。
翻译这部综合性的法律哲学著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因为当时的中国法学在现代法制建设的要求或驱动过程中正陷于历史性的困境之中:一方面要为这种法制建设的努力作正当性的论证,另一方面又因法学研究的长期停顿而明显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支援。第二个目的则是试图通过这部法律哲学著作的翻译/思考实践而对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疑惑做一些知识上的清理工作,因为我在当时就已经明确意识到,在法律哲学思考的领域中,人、自然和社会在法律架构下的关系,人或法律人与法律在知识上的关系以及法律权威的正当性等问题极为繁复,绝非人们一般想象那般自明简单。
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1908年出生于德
国柏林,在获得海德堡大学法学博士后于1933年移民美
国,此后在华盛顿大学研习美国法律并于1937年获得
LL.B学位。从1951年开始担任犹他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法
律教授,并于1975年成为法学荣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
法律哲学并成为“综合法理学”代表人物;主要论著有:
《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论正义》、《权力、法律
和社会》、《责任哲学》和《英美法律体系导论》等。
博登海默的经典国际法理学 前半部分可以当作外国法制史,后半部分可以当做英美法读物。 可以肯定地说,博登海默的法理学体系完整,思想统一,整本书洋充满了谦虚与思辨,深刻而明晰。 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我接触到了两个版本。 其一是张智仁在1992年翻译的版本 很粗糙,不推荐 h...
评分文章来自:http://dingli00860722.blog.163.com/blog/static/576410642011111211166221/ 殊途同归:法律旨在构建美好社会 ——读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第一部分 文/飙飙阿力 这本《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是美国统一法学的代表人物埃德加·博登...
评分曾经那样纠结于晦涩的法律概念,在思维中反复搭建法学的框架和逻辑。但只有经过了那样的阶段,法的观念才如此深刻地植入了思想,构建起法学的理性和理解力,并且改造了那么多的成见和那么扭曲的知识储备。博登海默的这本书,是这个过程的起点。 虽然邓正来后来成了翻译界乃至论...
评分本人更喜欢读邓正来先生的前沿的一些话: “人类选择了法律,便崇尚法律。可是历史也曾奇迹地开过玩笑,使法律的选择人苦吟挣扎于无法状况或恶法高压之中。问题不在于法律本身的善恶、法律史如何展开,因为无生命的法律在绝对意义上俯首听命于人类。因此,关键在于人对法律是...
一代人的法学入门书!
评分第一部分法律思想史还行,后边内容略旧,援引材料(比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什么的)甚至颇有vintage气息;重点突出不能,读起来感觉前后不绝对、左右有道理
评分无甚思想可言,但可以做为一本入门读物。
评分是一个讲义,但是里面关于哲学的内容还是很精道的,
评分还行,不过对不起它的声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