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期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受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因两度进藏,作《西藏组画》等油画创作。近十年作大型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随笔集《陈丹青音乐笔记》。
本书内容: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法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但圆顶不容易“抄”走,我们早就选定一下雪就画它:它多像苏联画册中的景象——什么是苏联,旧俄、东正教,我们全不懂,但那又怎样!
#每週一書#之<多餘的素材>從陳丹青個人來講,見識是夠的思想也是銳的,作為畫家社會活動家都比較讓人敬佩,作為作家就真不想多說,不過很多圖片倒確實看得出來其藝術修養和見識,但此書中很多文章卻是應了書名頭二字
评分#每週一書#之<多餘的素材>從陳丹青個人來講,見識是夠的思想也是銳的,作為畫家社會活動家都比較讓人敬佩,作為作家就真不想多說,不過很多圖片倒確實看得出來其藝術修養和見識,但此書中很多文章卻是應了書名頭二字
评分某杂志社招人,标明要会写故事,说是现在能把一个故事给讲圆的人已不多见,堪称人才。依我看,会写故事的人并不少,会写人的人则是真为稀有。何以故?要写人,非但要能把故事讲好,更要有足够高的眼界。倘或是写名人,背景更是少不得的。 写名人(某人语:社会主义中国,人民...
评分《多余的素材》陈丹青 这本书是我过去几年里面利用在机场等飞机,在餐馆等人这样的零碎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的。期间我的心智发生了种种在我个人看来是趋向成熟的变化。因着此,对这本书,对作者陈丹青,也起了渐渐的变化。过去我是特别的钟爱陈的小品文,清秀,隽永,带着传统文人...
评分多数时候,稍感多余的东西等成了集子出来便不再多余;同样有的时候,成了集子出来的东西还真的让你感到多余~~~~
对于这个男人,怀有说不出的温爱
评分雅痞通透着,文字有时无节制。理解那种态度是如何养成的。
评分我是因为没有木心读了去读他,却没失望。
评分放肆,跳脱的语言风格
评分放肆,跳脱的语言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