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因为记日记,我成了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去年夏天还是前年夏天发生的事,穿蓝色毛衣时发生的事(春天和秋天都穿相同的毛衣),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我说不清 我已彻底将过去交托给本子,要到那里才能追查我的过往,知道我的那一年夏天是怎样度过,这样不带记忆地行走很轻松,虽...
评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顽强的动物,他们严肃又自作聪明,他们傲慢又神经过敏,他们颐指气使假托圣言以讹传讹,他们将错就错不知悔改批判愚民。” 别误会,这首歌赞美的不是羊驼,而是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他们的确顽固又强硬,不屈不挠,但他们克服...
评分在当下这个媒体时代,娱乐已经成为一种霸权。娱乐不仅是躯体的欲望,也是一种精神表演。娱乐是一种表面化的生活方式,与灵魂相隔,与梦想无关,更无法解决精神困境的种种问题。娱乐是乌合之众制造的文化假相。在物欲的积压和时尚的追逐下,娱乐无疑是一种商业阴谋。在商业竞...
评分写在前面: 去年和得到APP签了一份合约,为大众解读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书。今年合同到期了,我暂时顾不过来这么多工作,就没有续约。 这篇是《娱乐至死》的解读稿,解读的是这本书,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方法。 在稿件的商讨中,我们对这本书究竟在讲什么,并没有达成一致。这是内容...
评分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先进的传播技术,特别是电视,将人们淹没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也让能够教化人类的优秀文化沦为充满感官刺激的庸俗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甘心情愿沦为娱乐至死的奴隶,那最坏的结果将是人类将无知...
這本書從頭到尾在講娛樂、電視使人變得淺薄,甚至不如150年前的美國人思想深刻。事實上他的價值觀是基於閱讀讓人「深刻」,而娛樂讓人「淺薄」,而「深刻」在道德上是優於「淺薄」的。據此他批判了「淺薄」剝奪了人的是非判斷能力,因而更加容易被奴役,所以失去自由。但我認爲娛樂和變得淺薄也是個人選擇,是不可剝奪的自由,事實上這本書打着自由的旗號對自由意志進行了全面的攻擊。人們低俗、淺薄、愚蠢的自由是最容易被道德優越者攻擊的。
评分从出生到现在被各种媒体紧紧的包围,从某种程度上我比一般的人更加的依赖媒体,享受资讯充斥感官。然而直到最近两年我才注意到,话语的方式影响着话语的内容。而直到这本书,我才发觉方式不仅仅是“影响”甚至是“决定”内容的,每一种媒介都把内容或多或少的重新定义。不知道尼尔·波兹曼看到现在的时代会作何感想。我不能批判这种娱乐的生活,电脑、电视、手机、杂志、因为我就过着这样的生活而且深陷其中,爱的要命。或许从这本书开始我便可以反思我的娱乐与生活。在反思时,才有可能清醒的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本身的内容,让媒介的影响弱化,对信息和我对信息理解的控制达到最低。
评分价值仅在于提出了几个有益的观察视角,分析极烂,判断全错
评分绝对必读。此书的精粹之处并不在于指出媒体(特别是电视)的娱乐性,而是在于指出这种娱乐性(无处不在的)对现实世界的建构作用。
评分不幸被奥威尔和赫胥黎同时说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