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 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古华,1942年生于湖南嘉禾一个小山村。1962年毕业于农业专科学校,当年冬开始发表作品。现客居加拿大。著有长篇小说《芙蓉镇》,中篇小说集《浮屠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
《芙蓉镇》,198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十几年后重读《芙蓉镇》,时时有往日情境再现的感觉。不同年纪、不同心境下读同样一本书,竟然好像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某日晚上拿起人民文学版的《芙蓉镇》,一口气读完。读完兀自心潮澎湃了一会儿。作品将背景放在那个我从未经历过的历史时期,读来却是历历在目,和大量以...
评分——读《芙蓉镇》 一、对本书内容分析及对文革的思考 这部小说描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极“左”路线破坏下的中国农村生活,以女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各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示了历史转折期政治风云和乡镇生活的变迁。“文革”是书描写的重点,作者道尽那个特殊时期荒...
评分刚看完古华的小说《芙蓉镇》。对比另外几本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个人觉得,这本远不如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芙蓉镇》讲的是政治运动背景下的小镇故事,政治色彩很重。其中小人物的故事里,有个很打动我的,胡玉音和秦书田的...
评分 评分作为一个90后,爷爷是老红军,父母是50后,也算是根正苗红。家里的老一辈都经历过建国以来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还是文化大革命,再到后来的三中全会,父母辈的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甚至也当过小小的生产队的干部。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和我提及过这些事情。对...
为毛泽东辩解“历史的责任不该怪某个领导人”,却大骂是江青“搅乱了这个镇子”。作者根本就思维混乱,逻辑不清,顶多说文笔还过得去
评分六年级读这个,对文革产生了心理阴影,在饭桌上对父母讲(反.党言论),这事都过去几十年他们仍然面有惧色叫我在外面不要瞎说,正好证明了我的想法。。。从此不与家人讨论政治话题
评分句句讽刺,一翻作者简介看到人家现居加拿大,也真是理所应当
评分本来就打算看个开头瞧瞧这是个什么样的写作风格,没成想就一发不可收拾地一整夜未停地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浮世绘一样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感觉也很到位。漂亮女人果然容易招惹灾祸,但也会有更多人疼惜。中国的某段历史也真够荒唐可笑了。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评分写得有点“笨”。不过八十年代初就有的常识今天怎么越发淡漠了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