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法律的文化解释》中收录了三篇外国学者的论文,但主要集中了该书编者梁治平的一些文章,是编者多年来不懈追求“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一个理论性的总结,是对他自己的这种努力的方法论再反思;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基本完成了他所追求的对中国传统法律的独特的文化研究的理论构架。应当指出,这种构架的完成并不是如同中国目前法学界的许多追求体系的著作那样,仅仅依赖于对研究领域的“跑马占地”、重新定义或对研究对象的重新组合,也不是凭空虚构,而是基于对当人的中西学术相关学科的传统比较广泛、细致的梳理和辨析。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中国过去十多年来理论法学研究中,最有学术自觉、注重学术传统、并因此也最具有学术个性和学术分量的一本著作(而不是之一)。
http://www.guofa.info/xueshu/fyxy/20030101.html
I. 文献梳理 一. 方法论 在宏观层面,法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相似之处:法律程序往往把事实概略化,以便把道德问题缩小,从而用确定的规则对之加以裁定;民族志分析往往会对社会行为进行系统归类,以便从文化角度对其意义加以阐释。两者都倾向于从局部事实中发现普遍原...
评分差不多是在1997年读过,后来丢了。当时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给法律的形成作了很好阐释-法律是文化的一部分,法律的源头是不同的文化,是贴近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I. 文献梳理 一. 方法论 在宏观层面,法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相似之处:法律程序往往把事实概略化,以便把道德问题缩小,从而用确定的规则对之加以裁定;民族志分析往往会对社会行为进行系统归类,以便从文化角度对其意义加以阐释。两者都倾向于从局部事实中发现普遍原...
评分差不多是在1997年读过,后来丢了。当时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给法律的形成作了很好阐释-法律是文化的一部分,法律的源头是不同的文化,是贴近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I. 文献梳理 一. 方法论 在宏观层面,法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相似之处:法律程序往往把事实概略化,以便把道德问题缩小,从而用确定的规则对之加以裁定;民族志分析往往会对社会行为进行系统归类,以便从文化角度对其意义加以阐释。两者都倾向于从局部事实中发现普遍原...
我要毫不吝惜的奉上赞美。
评分一篇吉尔兹,好看好难看。
评分一篇吉尔兹,好看好难看。
评分法律是需要解释的,不同的解释方法又得到不同的理解
评分看了前两篇,难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