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回忆录以李翰祥先生个人经历为主线,以编导演活动为中心,纵横交错,上下奔驰,生动展现了港台及国内影坛内外的广阔生活。从李翰祥先生1948年投考剧校写起,一直到1978年回大陆拍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两部历史片为止。三十年间,个人的荣辱得失、喜怒哀乐,影坛的盛事壮举、名流巨星、轶闻趣谈,都有详实的介绍和生动的描绘。
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七)生于辽宁锦西(今葫芦岛市),后因战乱随父母迁居北平。四十年代先后就读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承徐悲鸿,主攻西画;后于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修读戏剧电影。1948年前往香港,辗转于大中华、长城、大观、永华等影业公司,先后从事特约演员、美工、布景、配音、服装管理、编剧、副导演等工作。1956年独立执导《雪里红》后进入邵氏影业公司,以《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作品引领五六十年代港台黄梅调电影潮流。1963年赴台湾组建国联影业公司,拍摄《七仙女》《西施》《冬暖》等经典电影;同时大力扶持新人导演,培养新人演员,为台湾电影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七十年代重返香港和邵氏,拍摄诸多类型电影如历史、传奇、文艺、喜剧、骗术和风月片等,其间完成《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宫闱巨作。八十年代回内地拍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清宫题材巨制,创作踪迹横跨两岸三地。曾多次获得亚洲影展、金马奖等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奖,以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1996年12月17日,在拍摄电视剧《火烧阿房宫》时心脏病发,于北京逝世。
大概10年的时候,偶然从新闻上看到一则消息,香港著名艳星狄娜去世,曾出演过经典电影《大军阀》,狄娜当真是个美人,我也就鬼使神差地搜了这部影片来看,若说看完后的心情,可谓半得半失,失的是这部影片其实并没有太多香艳镜头,四姨太偷情的段落从剧情来说,明显算是锦上添...
评分一本闲书,贵在有趣。李翰祥导演太有趣了。大过年的看,胜过看相声。 李导生在东北,长在北平,混在香港,世界驰名。是名副其实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尤其是本行——电影,是港片鼎盛时的代表。博闻强记,把这娱乐圈里的故事写尽名利恩情,跌宕起伏,竟比电影里的故事还精彩。...
评分相信谁也不能否认,李翰祥对中国电影有阶段性的影响,有代表性的贡献。正由于他熟知近三十年的中国影坛,不仅记忆力强,又博学深思,在他笔下写的《三十年细说从头》,更是内容丰富、精彩十足,任何一篇,都有他顺手拈来皆成绝妙文章的可读性。更因为这部大作先在报上连载了近...
评分大学念书那会儿,我寝室有位北京的同学,在东城胡同里长大,据说还是旗人,具体哪一旗忘记了。我对他的出身颇感兴趣,但他毫不为意,很少提及自己的胡同往事,或许是不想让自己显得特殊化吧。为了避免被人辨识出自己的北京土著的身份,在口音上甚至都刻意向南靠拢,完全没有北...
评分五、六十年代有大批大陆的文艺工作者来到香港和台湾,可谓猛龙过江,造就两地的文艺事业极大繁荣。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不相同。北京、上海以及来自其他电影厂的人来到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不晓得能碰撞出多少好东西。导演李翰祥是这股大潮中的一位,以演员的身份考永华的演...
马上要出。真的很棒了,读得停不下来,不管认识不认识书里的电影人,都会被李翰祥的叙事逗得哈哈笑。非常喜欢,大概会是今年最喜欢的书了。
评分马上要出。真的很棒了,读得停不下来,不管认识不认识书里的电影人,都会被李翰祥的叙事逗得哈哈笑。非常喜欢,大概会是今年最喜欢的书了。
评分我们李大黑子的肉欲杂谈片场风月记要再版了嘿嘿嘿,他可以说得上是最会写段子的导演~哎呦好想把他和深柜张互砸的文章全翻出来。ps.希望这本书出完了能带动一波邵氏回顾展!!
评分终于知道李翰祥的电影为何如此有趣,不当相声演员简直太可惜。
评分马上要出。真的很棒了,读得停不下来,不管认识不认识书里的电影人,都会被李翰祥的叙事逗得哈哈笑。非常喜欢,大概会是今年最喜欢的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