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是“中和“。 所谓“中“, 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 无形的“中”。 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 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 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 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 ――这就是“六合之棋”。
吴清源,姓吴名泉字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同年移居北京。7岁那年,吴清源从留日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围棋,年仅13岁之时,已隐然有中国顶尖高手之势,1928年,14岁东渡日本学弈。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吴清源在日本孤军奋战,仅凭个人之力,在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超级棋士。从此,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 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1986年,由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积极推荐,香港中文大学决定授予吴清源“荣誉文学博士”称号。
这本书可能是我看得最快的一本书,下午拿到(JOYO订购)晚上在艺术概论的课堂上就看完了。书不厚是一原因,内容确也颇吸引人。买此书的目的是出于田壮壮正在拍摄的传记电影《吴清源》,想要了解这个人物,所以买书来看。这个老人一生坎坷,两度申请日本国籍均时势所迫或为儿女...
评分吴清源那本《中的精神》早先看过些摘录,那时就开始期待的关于他的电影,现在终于出炉。 早先处世标榜硬碰硬,鄙视迂回。后来心性有了微妙的变化,渐渐延展出纵深,有了维度。原来那些迂回只是狭隘的“自保”,并不是“中”的真意;原来,他人是在用恶业来催生我心性的成长;...
评分这本书看完,感觉明显没有《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吴清源传》好。那本才是真正的自传,这一本其实在《中日新闻》和《东京新闻》报上连载的会议录。内容没有什么新的,没有《天外有天》看起来那样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关于濑越宪作之死的描述:“濑越宪作先...
评分《中的精神》是一代棋圣吴清源的自传,书中对其波澜壮阔的棋艺人生用的却是平淡如水的叙述,这倒也符合他淡泊纯粹的精神气质。整本书的叙述虽谈不上娓娓道来,却让我对这位围棋界的一代宗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他所追求并践行的“中的精神”。 吴清源在棋坛内外都享有极高...
评分唐代诗人白乐天有云: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作为围棋名宿,吴清源经历了“升降十番棋”的生死搏杀,几乎将所有日本一流棋士打降格。 在20世纪中日交戈的年代,中国领土不断沦丧,披覆着民族耻辱的吴清源,在日本以一己之力捍卫...
吴清源的打法是道家的打法,不是以强对弱或者以弱胜强,而是用鱼缸来对付鱼。双方不在一个层面上较量,所以无法较量。
评分没有想象中的强悍,吴清源是棋圣,但不是文学家或思想家。
评分牛人(尤其是不狂的牛人)的自述一般没什么意思,他们一般比较有涵养,就是大胜也只会说承让,哪里会渲染自己有多牛呢。
评分这也许是个奇怪的组合:小托马斯·沃森,IBM的第2代领导者;吴清源,20世纪最伟大的围棋大师。 他们的境遇与人生之路是迥异的,然而,他们却也有着颇有意思的相似点——他们都出生于1914年;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执拗地追求着自己的信念,一种对自己,对别人也对社会的使命。 小托马斯·沃森在《一个企业的信念》一书中,阐述了IBM——其实也就是他自己——的企业信条。他的父亲老托马斯·沃森曾经常常告诫自己的员工“追求尽善尽美但没有做到要比追求一般的标准而做到了好得多。”老沃森的理想主义基因显然遗
评分感觉什么都木有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