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最著名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年到1986年,曾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该系列以黑白画面记录台湾乡土风光及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成长的土地的价值和美的再发现,也是阮义忠对于台湾乡土人情的最后一瞥,这一瞥饱含着质朴深情。2011年年初,作者在《南方都市报》副刊部开设摄影专栏,首次执笔道出《人与土地》拍摄背后的故事。本书为该专栏结集而成,阮义忠厚重优美、饱满有力的文笔,证明他不仅是优秀的摄影家,也是一位文字高手。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2岁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三十多年来,他的镜头以台湾百姓日常生活为主,跋山涉水,深入台湾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作品也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阮义忠的著作丰富,对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19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1990至2000年代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最巨,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
这段时间不少人骂张彤禾,说她美化了打工者,认为她应该去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苦难。我没看过她的书,但就据我对身边打工者的了解,他们本来就没那么苦大仇深。当然,承认社会不公正和苦难的存在,但生活并非这样简单就能定义。生活复杂得多。 阮义忠这本书里的台湾人,他们...
评分这是一本有关摄影和乡土情怀的集子,全书拥有80多张黑白影像,分为四个单元,成长、劳动、信仰、归宿,其中在成长与归宿两单元,分别聚焦于孩子和老人,而劳动多以田间工作者为对象,至于信仰,是虔诚的跪拜,也是生活里的专注。 如果对摄影有所涉猎,阮义忠的名字可能多少会...
评分台湾乡村的影像记录《人与土地》 因为学美术专业,所以挺喜欢摄影,在上学的时候,我在班中摄影的水平还不错,同学结婚一般都是我去照相。喜欢摄影所以也没少看摄影方面的书。家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与土地》类似的摄影专辑。但是这本书和绝不仅仅是一本摄影书,里面还流...
年初的时候因为采访L老师才知道他,我喜欢的照片和绘画都需要柔和,宽阔的内心啊,涵养和天真,逐渐淡泊名利。书店只有一本了,谢谢售货员的耐心。
评分窦店从台湾带回来一本,翻看的没有细读。我和窦店说,可能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我没有看出特别的好来——当然,摄影是好的,一种大众程度的好。“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之父”,这些头衔究竟是谁封的?还只是出版商完全商业化的吹捧?摄影师知情否?若是知情,有没有请合作出版社谨慎用词的义务?我不相信当事人会受之无愧。这些称呼,且不说是对许多摄影先辈的亵渎,即便对于那些我尊敬的,在大陆艰难的八、九十年代默默拍摄的摄影人来说,也是莫名其妙的。那时候,我想没有开放的大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当时不过三、四十岁的年轻人的。现在摄影师如日中天,好评好潮,恕我依然看不出好来。
评分作为摄影师的阮文忠说:“一切都在变,都在消失。在变化与消失的过程中,有一个瞬间被记录下来,就成了不变的永恒。”阮文忠擅于将视角对准日常生活,质朴的土地,物命的岁月,农人的风霜、坚韧与尊严。婆娑世界,万物有灵,生老病死的轮回,颠倒错乱的人生,因为镜头的记录,而得以将消逝的本真保存了下来。照片跨版的设计有碍观感,减分。
评分作为摄影师的阮文忠说:“一切都在变,都在消失。在变化与消失的过程中,有一个瞬间被记录下来,就成了不变的永恒。”阮文忠擅于将视角对准日常生活,质朴的土地,物命的岁月,农人的风霜、坚韧与尊严。婆娑世界,万物有灵,生老病死的轮回,颠倒错乱的人生,因为镜头的记录,而得以将消逝的本真保存了下来。照片跨版的设计有碍观感,减分。
评分看过最好的一本摄影集,年轻时的勤勉拍摄可以见天地,几十年后的沉积、再思考,加上佛教徒的宽容和大领悟,一杆妙笔做图说,已经能见自己、见众生了。排版很赞,图片和文字位置巧妙,每一篇都有悬念有猜测,也是个互动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